美國科學家破解中國銀杏樹長壽的秘密

聽新聞

▲(圖/Getty Images)

銀杏樹(Ginkgo biloba或者Maidenhair tree)這個名字你一定不陌生。它起源於中國,是珍稀樹種之一。

今天,在全世界許多城市的大街小巷、公園綠地都可以看到它們美麗的身影。但野生的銀杏樹卻處於瀕臨滅絶的邊緣。

銀杏樹偉岸挺拔,每年4月開花,果子則在10月份成熟。

每到秋季,銀杏樹的葉子由綠變成金黃,成為城市和公園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令人賞心悅目。

與其它樹木不同的是, 銀杏樹還是著名的長壽之王。

樹林界的互聯網 樹聯網首次亮相
The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在正常情況下, 一顆銀杏樹可以活到1000年以上。因此, 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銀杏樹素有「活化石」之稱了。

長壽原因

北京的銀杏樹
Getty Images
北京的銀杏樹

為什麼銀杏樹能如此長壽呢?最近,科學家研究發現,銀杏樹在生長過程中會產生上百種保護性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可以幫助它們抵禦各種疾病以及抗旱。

這些化學保護物質包括抗氧化劑,抗菌劑以及可以抵禦乾旱和其他環境壓力的植物荷爾蒙等。

遺傳研究還顯示,銀杏樹不像其它植物那樣,那些與衰老相關的基因並不會「到點」 自動「啟動」。

換句話說, 銀杏樹的基因中沒有攜帶所謂「青春期」結束,繼而引發不可避免的老化指令的程序。

因此,隨著銀杏樹樹齡的增長,它們並未顯示出任何抗病能力下降的跡象。

這一研究結果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誌上。

英國的銀杏樹
BBC
英國的銀杏樹

美國北德克薩斯大學的理查德·迪克森博士表示,銀杏樹之所以長壽是因為它能夠保持一個非常強大健康的防禦體系, 同時,又沒有攜帶天然的衰老指令。

因此,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經常可以看到一棵有數百年樹齡的銀杏樹,雖然由於霜凍或雷擊外表上顯得有點憔悴不堪,但實際上,它仍然保持著健康生長所需的所有條件。

起源中國

北京的銀杏樹
Getty Images
北京秋天的銀杏樹為遊人提供了拍照休閒的好去處。

銀杏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樹種之一,可以說曾經歷過滄桑巨變走到今天。

而從世界各地發現的化石表明,銀杏樹曾在恐龍時代盛極一時,可見其歷史之古老和久遠。

銀杏樹已經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the IUCN )列入紅色瀕危物種清單中。

銀杏樹生長非常緩慢,在中國又被人們稱為公孫樹。因為在自然條件下,銀杏從栽種到結果要20多年,40年後才能大量結果,所以得名「公孫樹」,即「公種而孫得食」的含義。

銀杏樹和其果實和葉子均有很高的觀賞、經濟、藥用和食用價值。

其中,銀杏果可以輔助治療多種身體疾病,包括延緩衰老、美容養顏等。

由於銀杏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核黃素、胡蘿蔔素等,所以可以抗氧化,保護細胞的完整性,延緩衰老。

此外, 中國人也用銀杏果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因為它含有抗血小板活化因子,可以防止血液的凝集,改善血液循環,防止血栓形成等功效。

同時, 它還具有抗過敏作用,消炎殺菌等功能。

但是,專家提醒人們注意:銀杏果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不要生吃,也不能大量食用。

意義

刺果松
Getty Images
刺果松也是長壽樹之一

迪克森博士表示, 希望他們的研究結果可以鼓勵他人對其它一些樹木和物種的壽命進行研究,或許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啟迪,因為, 許多事物的原理都是相同的。

同時, 樹木為植物和動物提供有利的棲息地、食物和保護。

此外,一顆成熟的樹木每年可吸收高達150公斤的二氧化碳。 它們在減緩氣候變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污染程度高的城市,樹木可以改善空氣質量,使城市居住環境更加健康。

就英國而言,英國植物專家馬克·戈什(Mark Gush)解釋說,英國也在開始推出大面積的植樹計劃。

他表示,如果從長計議,了解什麼樣的樹種搭配混合、以及最佳植樹場所等信息,則有利於實現最大限度的生態系統回報,這一點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馬克還說, 目前世界上最長壽的樹是一顆刺果松(Bristlecone pine ,Pinus longaeva ),據估計它已經接近5000歲了。

馬克還表示,樹木能夠活到如此高齡與其緩慢的生長速度、細胞適應能力有關; 同時, 與它們相對免受諸如病蟲害,極端氣候和直接傷害不無關聯。

美國 科學家 破解 銀杏樹 長壽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康芮吹出「台北7年來最猛」颱風夜! 暴雨還沒結束「全台10縣市警戒」

康芮吹出「台北7年來最猛」颱風夜! 暴雨還沒結束「全台10縣市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