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選:華裔嶄露頭角改變英國政治生態

聽新聞
A ballot box with a BBC election logo in the background
BBC

近50萬華人常居英國,華人在英國的歷史也可以追溯到18世紀。多年來,英國華人參政卻十分鮮見。不過,這種現象正在悄然改變。

本周舉行的英國大選中有9位華裔參選人。他們來自不同的黨派 ——從保守黨、工黨、綠黨,再到脫歐黨。他們的背景也十分不同——從英國出生長大的BBC(British Born Chinese)到千禧年後從中國大陸來的新移民。某種程度上,這些華裔參選人的活躍,也是英國多樣政治生態的縮影。

新移民參政

Catherine Cui
BBC
崔琦(Catherine Cui)對BBC中文說,正因英國政治"不成氣候",才讓她下定決心進入政壇。

來自中國山東青島的崔琦(Catherine Cui)2003年在曼徹斯特大學和劍橋大學求學,曾供職於英國央行。她是人們印象中典型的新移民:中英文雙語交流,著裝打扮講究,從商重商。在本周的大選中,她是當前英國最具爭議的脫歐黨的唯一華裔參選人。

「英國浪費了3年多,還沒有成功脫歐,真讓人氣憤,」她對BBC中文說,正因英國政治「不成氣候」,才讓她下定決心進入政壇。「我們要把脫歐進行到底,脫歐後要與中國、新加坡和日本等東亞國家做更多生意。」一講到脫歐,催琦和脫歐黨主席法垃吉一樣滔滔不絶。

眼看大選迫在眉睫,崔琦不僅在自己的選區競選,還把海報貼到選區外的倫敦唐人街。她說,雖然唐人街的選民並不在自己的選區內,但親臨此,是想讓華人群體知道她願意在英國代表華人社區。

與崔琦大談英國脫歐後的商業機會不同,另一位新移民王鑫剛則更關注他的「地方政策」:治安、醫療和環境。出生在中國東北的王鑫剛2001年來到英國帝國理工求學, 畢業後從事工程與會計。在鄰居眼裏,他是不折不扣的「華裔好好先生」。

這已經是王鑫剛第三次參加大選。在華人中他算是「政治老人」了。從政前,王鑫剛工作之餘幫有意參加地方選舉的朋友派發傳單。時間久了,他也開始對在英國參政有更多了解。4年前,他受到朋友鼓勵參加大選。經過黨內面試、考核後正式被保守黨提名參選。

王鑫剛和團隊
BBC
這已經是保守黨的王鑫剛(中)第三次參加大選。在華人中,他算是「政治老人」了。

相比王鑫剛從下而上的參政,10歲隨父母從香港來英國的李澤文(George Lee)可謂是受到「欽點」。2010年,年輕的保守黨黨魁卡梅倫誓言將把保守黨從「噁心黨派」(nasty party)轉型成現代政黨。這對華裔是個良機。他在上議院提名華裔韋鳴恩成為男爵;在地方,卡梅倫鼓勵諸如李澤文這樣的少數族裔參選。

如今道來,似是多年往事。英國的脫歐不僅改變了這個國家,斷送了卡梅倫的政治生涯,也改變了李澤文的政治認同。「脫歐對英國極其具有摧毀性,」他在倫敦的一間酒館對BBC中文說。「如果約翰遜贏得這次大選,我在他任期內不會再次捲入政治。」

人生閲歷豐富的李澤文算是今年最有資歷的華裔參選人了。他的奇特經歷——出生在香港棚戶區,成年後加入警隊並成為首位華人總督察,53歲赴劍橋念博士——都是他獨特的「賣點」。與其他參選人不同,事業有成的李澤文對英國政治充滿著批判。「我討厭政治,更討厭政客。」

「中國是母親,英國是丈母娘」

北京近年活躍的外交政策讓中國成為幾乎每個國家不可迴避的話題。雖然今年英國大選更加偏重脫歐,但選後倫敦如何與北京打交道,如何處理香港、5G和華為等議題,無疑將擺在這些政客們面前。

有意思的,BBC中文記者採訪的幾位華裔參選人均表示若成功當選,願意將成為連接中國與英國的「橋樑」。

「看到(香港)正在發生的事情,我感到很難過,」今年29歲的保守黨參選人陸勤業(Johnny Luk)說,雖然中國有時備受爭議,但相比俄國與英國的關係,中英關係還是要好很多。「我希望能夠在中英間架起橋樑,增進雙方理解。」

陸勤業的父親來自香港,母親來自台灣。可能因為他的華裔背景,常常被人問起他對中國的態度。「我長相是中國人,但我並不代表中國這個國家。我首先是英國人。我對我的血統感到驕傲,但這不代表我都同意中國的決策。」

王鑫剛與崔琦對中國的態度則更加實際。「我出生在中國,中國是我的母親;我現在英國定居,成家立業,英國好比我的丈母娘。我當然希望母親和丈母娘關係處理好,比如促進相互的投資和交流,」王鑫剛對BBC中文說。

王鑫剛坦言,作為成年後移民英國的華裔第一代,確實經常會有人「打探」他對中國的態度。不過他認為,相較於美國和澳洲,英國的態度更加開放。他說,英國言論自由的傳統,讓保守黨議員們對中國有不同看法變得很正常。

在脫歐黨的崔琦看來,中國是英國脫歐後的巨大市場和經濟機會。就她個人而言,第一代的中國背景也是十分正面,因為她既懂中國也了解英國。不過,政治畢竟不只是貿易。當被問及英國應該如何回應香港等「敏感問題」時,崔琦的回答也很有脫歐黨的特色:「香港的抗議,是一代年輕人的聲音沒有被聽到,就像英國支持脫歐的那些選民一樣。」

自民黨的李澤文則將英國社會對中國的討論理解為「文化衝突」。他認為,西方總是看到問題的一面。拿香港問題舉例,他認為人人都應當享有民主。作為曾經的警察,他工作的一部分是保護人們抗議的權利,但這不是縱容暴力。在他看來,相對西方國家的警察,近期香港警察的表現已經十分克制了。

華裔政客為何稀少?

2015年,Alan Mak成為英國首位華裔議會下議院議員。相較南亞裔在英國政壇的活躍,華裔卻很少出現在主流政治階層中。

這多少與華人文化有關,但也與華人社群在英國的分佈密不可分。「在英國,華人並不聚居,而是分散在全國各地,沒有一個核心的群體。」有一半華人血統的工黨參選人莎拉·歐文(Sarah Owen)對BBC中文說,這樣的人口分佈就讓組織動員工作變得十分困難。

歐文說,在英國無論種族背景,參與政治十分容易。不過,英國的華裔在草根階層十分活躍,但到了前線政治,就並不是那麼回事了。

這就是為何近年人們對華人參政給與了更大的關注。「邁出第一步總是最困難的,尤其對那些來自並沒有從政傳統的社群(包括英籍華人社群)而言,」Alan Mak對BBC中文說,隨著越來越多的華人來英國定居,華裔二代和三代的數量也在增加,今後會有更多的華人加入政治。「榜樣也越多越好。」

英國 大選 華裔 政治生態 參政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