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非政府組織進駐 助柬埔寨青年學一技之長

說到柬埔寨旅遊,多數人會想到知名景點吳哥窟,不過其實除了古蹟以外,在暹粒還有一些NGO非政府組織落地生根,幫助當地的農村青年或是聾啞人士學會一技之長,這幾年也慢慢帶動當地觀光文化。

★最新最熱門影片你還沒看過?
★【EBC東森新聞有IG了,一起追蹤吧】

▼(圖/東森新聞)


法爾劇團2013年2月在柬埔寨暹粒正式登場,還曾經獲得CNN讚譽,被評為是東南亞的太陽馬戲團,法爾是由法國人成立的NGO非政府組織團體,1994年開始免費培養當地柬埔寨青年,還曾經到歐洲、澳洲巡演,累計觀眾超過幾十萬人。

▼(圖/東森新聞)


法爾劇團團員Sombath:「就讀學校開始就想表演,也想把團隊帶出去,讓各國知道。」

▼(圖/東森新聞)


法爾社會企業執行長Dara:「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們付不出員工薪水,幸好我們也很幸運,我們周遭有很多優秀的人才。」咬牙撐過,打響了知名度,試圖翻轉大家對柬埔寨的刻板落後印象。暹粒當地居民其實都滿希望,透過觀光來發展他們的經濟。暹粒的60號公路夜市在地已經有10多年歷史,而且也是非常傳統的夜市,現在雖然有一些中文字,甚至有一些華人攤位,希望可以吸引更多華人遊客。

▼(圖/東森新聞)


再看到另一邊,也有一些滿傳統的燒烤類的小吃,在這邊一樣存在,而且再往裡面來看到,這裡還保留非常傳統的文化,提供了用餐區,讓大家可以直接席地而坐。外地人走馬看花,感興趣的就是當地傳統文化,只是柬埔寨內戰後,大量文化流失,現在只能靠外界協助,一點一滴拚回來。農村青年要擺脫貧困 ,靠各式手工藝還原柬埔寨原始面貌,吳哥藝術學校,振興高棉文化,石雕、木雕、鍍金、彩繪都看得到。

▼(圖/東森新聞)


吳哥藝術學校執行長Pierre-Andre ROMANO:「員工有些是聾啞人士,有些不是,有些是貧困人家,也有些不是,不過我們希望幫助這個地方,所以不管他們是不是聾啞人士,我們都希望給他們一個工作機會。」聾啞人士也是團隊夥伴,在這裡不在乎身體缺陷,而是將才華放在第一位,吳哥藝術學校自負盈虧,逆境中求生存,沒有人放棄夢想,未來要逆轉,發展下一個觀光奇蹟。

(封面圖/東森新聞)

往下看更多相關新聞!

柬埔寨因為受到內戰影響,貧富差距大,以暹粒的大吳哥縣來說,當地有些貧戶家中沒水沒電,還必須接雨水煮飯,現在台灣有基金會透過認養當地貧戶,伸出援手,每個月2包米,就能讓當地孩童帶回家,養活一家人。

▼(圖/東森新聞)


簡易的空間,要說是廚房也不像,柬埔寨暹粒的大吳哥縣,有6成的住家還是維持傳統燒柴方式,家中沒有冰箱、沒有電,天黑後,靠的是租來的電池,點亮家中唯一的1顆燈泡。

▼(圖/東森新聞)


每年5到10月都是柬埔寨的雨季,壞處是排水系統差,一下大雨就淹水,但好處是,全家人喝水、洗碗、煮飯,都依賴這天降甘霖。

▼(圖/東森新聞)


東森新聞記者李樺仙:「大吳哥縣在暹粒相對是比較貧困的區域,我們來到這個個案家裡面,甚至連一扇門都沒有,而他們的建築主要都是以鐵皮屋為主,一家四口就住在這樣的空間裡面,其實環境並不是太好,只是現在就算他們的父母親都外出工作,一個月最多也只賺到100元美金,最多存下來也只有25元美金,有時候甚至連1塊錢都存不到,因此現在他們最大的心願,就是蓋一扇門,但是這一扇門卻要120美元。」

貧戶個案家中母親Chann:「希望可以買木板來當牆壁,希望周圍有門可以上鎖,如果要外出工作可以上鎖,避免有小偷來偷東西。」

▼(圖/東森新聞)


一個月100美元大約台幣3千元,要養活一家四口,還要存錢,真的好難,現在要支撐一個貧戶家庭持續活下去,靠的是台灣人跨海的愛。

每個月台幣7百元,每2星期1包米,靠著資助人養活每一個貧戶,還要盯著孩子們親口吃下每一顆蛋,不讓他們帶回家又轉賣。

▼(圖/東森新聞)


興奮的眼神,滿足的表情,一飯一麵已經是奢求,貧童的喜悅來自最初衷的填飽肚子。

當地國二女學生Dam Thida:「很開心可以獲得1包白米,還有拿到魚露跟醬油。」

第一次見到來自台灣的認養父母親,語言不通,以微笑化解彼此尷尬,樂觀、開朗的天性,讓這些貧童對未來充滿希望,準備發芽,把堅韌的生命力延續下去。

台灣希望之芽協會

柬埔寨 NGO 一技之長 觀光 非政府組織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康芮吹出「台北7年來最猛」颱風夜! 暴雨還沒結束「全台10縣市警戒」

康芮吹出「台北7年來最猛」颱風夜! 暴雨還沒結束「全台10縣市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