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金點概念設計獎今天公布入圍決審名單,經2個月海內外審查,45件作品獲得金點概念設計獎標章,其中台灣占30件。
2018金點概念設計獎主辦單位說明,今年報名參加件數創新高,來自23個國家及地區共4640件作品參賽,僅365件作品入圍複審,競爭激烈。「經7、8月海內外嚴謹初複審,45件作品出線,獲得金點概念設計獎標章,其中台灣占30件、中國13件、韓國與英國各1件」。
「今年不少產品設計類作品,針對當代社會問題提出解決之道。」主辦單位指出,45件標章得獎作品中,產品設計類占18件,視覺傳達設計類有19件,包裝設計類2件,空間設計類有6件。
在產品設計類中,台灣設計師蔡宛霖作品「簡。茶」,藉設計專用的採茶指套與多功能茶籃,解決採茶工人常被刀片割傷,及長期彎腰負重造成的職業傷害問題,展現對在地產業的人性關懷。
在視覺傳達類部分,台灣設計師游朝竣、陳昱瑋、趙文莙、謝赫庭、黃誠富的作品「怪物實驗室」,探討動物權利議題。透過困於瓶中畸形突變、面目掙扎的動物公仔,凸顯人類私慾,讓大眾了解基改動物面臨的困境,及重新省思基改技術的應用。
包裝設計類作品裡,台灣設計師古沛文、邱郁晴、施美如、翁靖得、楊博智的「 僵紓的東東殭屍冊」,將心理壓力喻為導致身體痠痛的殭屍病毒,把痠痛貼布的包裝設計成殭屍官帽造型,藉抽取符咒動作,象徵壓力解除之意。
至於今年空間設計類的標章得獎作品,充分展現對都市環境關懷,及對建築新材質的探索。台灣設計師陳麒善的Wind Pavilion,可匯集高樓大廈中產生的風壓,將之轉換成電力供給循環系統。此外還能蒐集雨水、過濾淨化後儲存於地底,用來澆灌地面上的植物,充分利用週遭的自然資源。
Bito創意總監劉耕名與西屹設計有限公司創辦人王士俊皆表示,從這次的得獎作品中,看出「在地化」趨勢,「不少作品反映在地文化現象,或傳達對在地農林漁牧業關懷」。
在空間類作品方面,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理事長龔書章認為,近年來,空間設計愈來愈重視建材、生產模式與環境的關係,而非設計本身,這也反映在今年得獎作品中。
至於什麼概念設計最能吸引評審目光?劉耕名認為,作品要誠實、不譁眾取寵,如果能帶點幽默感更好。龔書章則表示,概念設計的敵人是媚俗或政治正確,抽離當下的流行趨勢、真切的作品反而令他欣賞。
中華平面設計協會輔導理事長章琦玫偏好「減法設計」,認為設計要合理,不要為得獎而過度設計。貝殼放大創辦人暨執行長林大涵指出,沒有任何服務概念的設計無法吸引他,創作者是否做足功課,是否能讓觀者體驗他要勾勒的情境,是他評選時最重要的考量。
2018金點概念設計獎將於9月21日進行決審,屆時選出3名「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得主,並在11月29日與金點設計獎合併舉辦的頒獎典禮上揭曉,每名得主將獲新台幣40萬元、獎狀及獎座。
(封面圖/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