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食物中毒疑雲 疫調專家何美鄉回應了

聽新聞

寶林茶室爆發食物中毒疑雲,在短短時間內傳出40歲以及66歲男子身亡,引發社會震驚。對此,曾參與SARS疫調的流行病學專家何美鄉做出回應了。

★延伸閱讀★寶林茶室釀2死「論下毒可能性」 高大成給出分析

▼寶林茶室爆發食物中毒疑雲。(圖/東森新聞)

▼寶林茶室爆發食物中毒疑雲。(圖/東森新聞)

何美鄉在臉書發文透露,從用餐時間,到發病的時間僅數小時,最有可能是食物中毒,可以確定非感染性腸胃炎(通常需48小時才會發病)。

⚾世界棒球12強⚾超級循環賽 鎖定 CH51 東森新聞

何美鄉指出,死亡案例是一位39歲男性,若無共病,則是相當罕見。因為通常高風險族群是老人、兒童、及懷孕女性。當然或許沒有此類高風險族群用餐,但健康年輕人因食物中毒往生,則所食用的毒素不是劇量、就是劇毒。

何美鄉分析,若肝衰竭是一指標症狀,則需朝仙人掌桿菌毒素(有氧或無氧都可繁殖)、肉毒桿菌毒素(雖為神經毒素,仍可早成肝臟病變,屬厭氧菌)、及菇類中毒探索。考慮這些病菌的屬性,事關培養的效率。以上兩種毒素只要產生,其毒性就很難被中和(就是高溫雖可殺菌但無法中和已產生的毒素),在炎熱的夏天確保食安,就是要預防毒素的產生,而最關鍵的是,確保食物的保存在適當的溫度,通常在25度以上的室溫,這些病菌就繁殖得很好,繁殖過程必會產生毒素。

何美鄉表示,如果資訊正確,病例中有食用粿條或河粉者,這就更趨向於仙人掌桿菌,澱粉被發酵之後的結果。所以此時,衛生局最需要釐清的事:食物保存的SOP(也就是粿條或河粉在被烹調前,置放於室溫多久?)還有冰箱溫度的管理、冰箱容量的管理(太滿則無法保證每樣食物都是在適當的低溫下保存)。

此外,北市府衛生局稽查發現三缺失,包括餐具疑似有蟑螂排泄物、刀具夾放於流理台、未提員工健檢資料。何美鄉指出,沒看到最至關重要的資訊,「食物在被至烹調之前保存溫度的SOP」以及「還有這些粿條及河粉的來源為何?」

▼北市府衛生局稽查發現三缺失。(圖/東森新聞)

▼北市府衛生局稽查發現三缺失。(圖/東森新聞)

何美鄉提到,希望此食安事件儘速落幕,並能藉此機會讓食物保存SOP的細節,列入餐飲業重要管理項目。

何美鄉呼籲,衛生單位在調查食安事件時,隨時都要保留有可能是「人為蓄意破壞」的思維。不慎發生的食安意外是食安問題,人為的蓄意破壞則是國安問題。兩者處理的方式不盡相同。

▼食藥署主動前往稽查寶林茶室。(圖/翻攝自王必勝 臉書

▼食藥署主動前往稽查寶林茶室。(圖/翻攝自王必勝 臉書)

(封面圖/東森新聞)

寶林茶室 身亡 疫調專家 案例 食物中毒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12強棒球聊天室】11/21(四) 10:45 中華VS委內瑞拉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

【12強棒球聊天室】11/21(四) 10:45 中華VS委內瑞拉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