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殺人心理大剖析 日本分析給你聽

●圖片來源:沈政男臉書粉絲團/想想論壇
 
鄰近台灣的日本,與台灣有許多相似的地方,現在就連社會事件也都非常類似。從4年前的湯姆熊殺童事件、2年前的北捷隨機殺人案、1年前文化國小隨機殺童案、半年前在新竹的殺童案,到前(28)日在內湖又發生了隨機殺童案,這些「無差別殺人事件」屢屢頻傳,且手段都非常慘忍,「防堵」已不是最好的方式,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社會結構」已經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專欄作家張智程過去在《想想論壇》發表的「日本社會為什麼會出現「通り魔」?」文章,近日又引起網友討論。作者指出,「當無差別殺人事件在一個社會出現時,也就正式宣告這個社會的結構已經出現了極大的問題。」
 
日本在90年代開始頻繁的出現「無差別殺人事件」,他們被稱為「通り魔」。剛開始,日本人民跟今日的台灣人民一樣感到憤怒又驚恐,不少輿論也支持國家應該執行更多死刑。但他們也發現,這些所謂的「防堵」措施,都沒有辦法遏止類似事件接連發生。如今國家如果不從「檢討社會結構」下手,而只是將嫌犯處以死刑,「無差別殺人事件」只會一再的在台灣出現而已。
 
作者認為,這些殺人嫌犯往往存在相似背景,而且幾乎都是「年輕人」,他們「遭遇失敗或挫折,對未來感到絕望、或被排擠」,致使殺人的「動機」往往是一種表現式的、對社會所進行的「報復」行為。
 
自2008年秋葉原無差別殺人事件爆發,讓日本人民開始將不滿的矛頭指向當時執政的「自民黨」,也造就了2009年的政黨輪替。隨著凶嫌殘忍行徑再度引發台灣社會對死刑存廢的討論,作者也認為,兇手或許罪該萬死,但是站在道德最高處號召處死兇手滿足當下報復的快感,只不過是便宜了對事件的發生必須負擔連帶責任的社會與國家。
 
另外,精神科醫師沈政男也在臉書上發表,日本研究出6種隨機殺人的心理,分別是對自身境遇不滿而遷怒社會、對特定人士不滿但無法報復而找代罪羔羊、藉由死刑來自殺、藉由被關來逃避現狀和殺人快感成癮,但他認為台灣還有第6種就是「精神混亂或怪異想法」。另外沈也發現,台灣至今至少有2件隨機殺人案,兇手動機是為了被判死,「所以說死刑存廢的主張與討論必須慎重,如果不清楚隨機殺人型態就胡亂攻訐反對自己主張的人,必須承擔可能鼓勵隨機殺人的道德責任。」
 
心理學 隨機殺人 自戀 日本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