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大選倒數,今(22)日副總統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於晚間7時登場,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蕭美琴與民眾黨副總統候選人吳欣盈,首度同台交鋒。
總統大選依法須有4場電視政見發表會,其中總統候選人3場、副總統候選人1場。首場總統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已於20日舉行;第2場於26日下午2時展開;第3場將在28日晚間7時舉辦;今天則是唯一一場副總統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
★延伸閱讀★即/吳欣盈提「數位轉型」 狠批政府:連抄國外的都不會
蕭美琴在第一輪中表示,一個月前自己還是中華民國的駐美代表,2010年投入了花蓮的立委補選,雖然當時沒有當選,但自己還是選擇留下來,在花蓮經營、耕耘了10年。
蕭美琴提到,對民進黨來說,政治上花蓮是個艱困選區,但對她來說,是個學習貼近基層的聲音,更認識社會多元樣貌的地方。這10年間她更深刻體會到,什麼是城鄉差距,以及身為政治工作者,所要有的耐性、堅持與毅力。
蕭美琴說,「在花蓮,我遠離台北的政治核心」,也並沒有太多鎂光燈的青睞,但想要解決問題,改善人民生活的使命感,一直是我繼續前進的動力。
蕭美琴表示,這次參選以來,她的對手對於她的國籍以及對台灣的認同,不斷進行攻擊,「我雖然不感到意外,但是也感嘆,為了選舉一定要這樣嗎?」
蕭美琴說,「我願意再次清楚地說明,我的父親是有中華民國國籍的台灣人,所以我有中華民國國籍;我的母親是美國人,所以我出生的時候也有了美國籍」,她提到自己過去擁有雙重國籍,在2002年放棄了美國籍,「而現在我只有自出生以來,都沒有放棄過的中華民國國籍」。
蕭美琴指出,如果還有人拿她的國籍做選舉操作,不是不專業,就是刻意誤導。她強調選舉是為了讓國家更進步,不是為了要分裂社會,「在這場選戰當中,比攻擊我的國籍還要更誇張的事也是不少,包括消費早年礦工居住困境的問題」。
蕭美琴在第二輪表示,世界正在改變,地緣政治在變,全球供應鏈也正在重組中,數位轉型和淨零的挑戰也不斷考驗著我們。
蕭美琴提到,作為國家領導人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掌握時代的趨勢,化危機為轉機,帶領台灣走出一條穩健而又創新發展的道路。
蕭美琴說,賴清德所提出的「國家希望工程」,就是要把台灣打造為民主、和平、創新、繁榮以及公義永續的台灣,「我們要全面投資人才,創新產業;我們要幫大家減輕家庭的負擔,讓有需要的人受到照顧;我們更要為下一代創造更有利的發展條件」。
蕭美琴指出,過去幾年因為經濟的成長,政府財政得到更大幅的改善,在財政可以負擔的前提之下,我們覺得應該要擴大政府的投資,強化各種公共服務,減輕一般民眾在托育、教育、照顧和居住的負擔。
蕭美琴說,台灣的高等教育長期存在著一種反向分配的特殊現象,也就是說在比例上,家境比較富裕的孩子,更有機會進入收費比較低的公立大專院校;而家境比較困難的,反而有很多就讀收費比較高的私校,畢業後立刻要承擔沉重的學貸壓力,因此政府優先選擇來處理這個問題,「我們不但主張高中職全面免學費,更要縮減公私立大學學費的差距」,並每年補助私立大專院校學生35000元的學雜費,逐步落實教育平權的理念。
蕭美琴提到,對手一直將台海緊張情勢歸咎於民進黨,但是全世界都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中國近年來以威權之姿,不斷地向外擴張,企圖改變現有的國際秩序和現狀。
蕭美琴表示,即便是在國民黨執政時期,中國軍備的擴張從來都沒有停過,台語有一句話「軟土深掘」,意思是越軟弱越容易被欺負,這是歷史教訓也是國際現實,「我們強化國防,是為了避免戰爭的發生」。蕭美琴強調,自己和賴清德主張,要捍衛台海和平的現狀,「我們不會讓台海爆發戰爭」。
蕭美琴在第三輪表示,自己從美國回來,常聽到民眾告訴她,覺得選舉很煩,仇恨太多,愛與和解太少,讓人感到厭倦,「我想特別提醒大家,製造分裂,讓民眾對政治感到失望、反感,而不願意出來投票,甚至對民主的價值感到懷疑,這就是對岸介入台灣大選最重要的目的」。
蕭美琴說,你們可能覺得民進黨不夠好,確實有些從政同志,忘了當年的初衷,在紀律、在道德上有疏失、犯了錯,讓人留下不好的觀感,這些都是民進黨政府必須檢討改進的地方,若蔡英文執政台灣有進步,那請您繼續支持我們,若覺得台灣雖然改變了但還不夠好,那我想請你給「往未來繼續前進」的賴清德、蕭美琴和團隊一個機會。
蕭美琴提到,有些人會說對岸介入選舉,是為了幫誰打誰,其實不只這樣,對岸介入選舉不見得能操作選舉的結果,而是要在國內製造分歧、仇恨以及對立的氣氛,破壞人民彼此的信任,傷害政黨之間合作的可能,打擊整個民主制度的健全運作,造成我們國際的孤立。
蕭美琴指出,2006年自己是台灣第一位在國會提出同性婚姻法的立法委員,經過13年的時間,2019年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化的國家,大家對這個結果感到高興與驕傲,但大家也可能忘記,推動立法的過程中,各種紛擾、社會的誤解、對立跟衝突,曾經是多麼的強烈。
蕭美琴說,民進黨在推動進步的議題上,並不是一帆風順,在進行改革的時候也是滿身傷痕,「但是我們堅持在對的路上,和大家一起往前走;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和大家一起克服;在達成目標的時候,也和大家一起共享成功的喜悅,這就是民進黨,也是我們勇於改革和承擔的精神」。
(封面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