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Getty Images)
2020年1月,台灣又將進入選舉季,屆時將選出新一屆台灣總統、副總統與立法委員。作為華語地區最重要的選舉之一,這次大選不僅關係台灣政治版圖,也會深遠影響台灣與周邊地區的關係。
本次選舉為台灣中央公職人員選舉,共由兩部分構成,分別為第十五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及第十屆立法委員選舉。
選舉產生的總統、副總統分別為一人,代表台灣處理內政外交事務,立法委員共有113席,行使立法權,並監督政府施政。
其中立法委員選舉又由三部分組成,分別為區域立法委員、原住民立法委員及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立法委員,三類委員的席位分配與選出方法均有不同。
總統、副總統參選人共有三組,分別為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搭檔無黨籍人士餘湘,現任高雄市長、國民黨人韓國瑜與無黨籍人士張善政,以及現任總統蔡英文搭檔同屬民進黨的賴清德。
三名總統候選人12月8日透過抽籤決定後選號次,抽籤結果為宋楚瑜1號,韓國瑜2號,蔡英文3號。
宋楚瑜已經是第六次參選,並表示這次將是自己的「終局之戰」。他稱,比起自己的輸贏,更重要的是「台灣勝,中華民國贏」。
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曾在2018年地方選舉中風頭極盛,當時他打破民進黨對高雄市長職位20年的壟斷,帶動台灣颳起「韓流」,成為台灣政壇的黑馬。
現任總統蔡英文2016年大選時首次當選台灣總統,成為台灣首位女總統,此次再度尋求連任。
立委選舉方面,現有412人登記成為區域立委候選人,21人登記成為原住民立法委員候選人,來自19個政黨的217人被提名成為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立法委員候選人。
雖然選舉在同一天進行,但台灣的總統、副總統選舉與立委選舉在制度方面有諸多不同。
總統選舉採用直接選舉。選民需要為中華民國國民,且滿足台灣在戶籍等方面的要求,不設海外或跨縣市投票。
每位選民當天至少會有三張投票紙,一張為總統、副總統選票,一張為本區區域立委選票,一張為選舉不分區立委的政黨選票。區域立委由本區投票數最多人當選,不分區立委投票則是針對政黨,得票率達到5%以上的政黨按照其得票比率分配當選名額。
根據台灣中選會資料,目前台灣選民共有1800多萬人,大約佔總人數四分之三。
台灣現任總統為民進黨人蔡英文,2016年當選。副總統同為無黨籍人士陳建仁,他是台灣第一位無黨籍副總統。上屆選舉中,他們二人以絶對優勢擊敗來自國民黨的對手朱立倫及新民黨候選人宋楚瑜。
民進黨也是目前立法院的最大黨,擁有立法院過半席位。但在被認為是2020大選中期考試的2018年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中,蔡英文率領的民進黨慘敗給國民黨,在22個縣市中只掌握6席。事後蔡英文引咎辭去民進黨主席職務,民進黨政府的前景也一度不容樂觀。
然而2019年以來,兩岸問題變幻多端,不斷升級的香港問題也極大撼動台灣政治版圖。2018年選舉中大獲全勝的國民黨與韓國瑜民意不見起色,蔡英文的支持率穩步上升,給2020年選舉帶來些許反轉。
2020年選舉是台灣第7次總統選舉。此次大選是形勢最特殊、變數最複雜、勝負也最難測的一次。
國民黨參選人韓國瑜曾表示,2020年選舉與眾不同,一般民主選舉是更換政府,但明年台灣的選舉「攸關中華民國生死存亡」。
根據台灣媒體分析,這次選舉影響影響將會是最巨大的一次,特別是對台灣兩岸關係及台灣內部政治都有極大影響。
台灣學者曾經向BBC中文分析,兩岸關係會成為2020年台灣總統選戰焦點。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王業立說,台灣選民會將過去四年的經濟發展停滯,與兩岸關係倒退連結在一起,另外加上韓國瑜的「韓流效應」,也突顯出民眾對經濟發展的渴望。
另外「亡國感」成為了台灣總統選舉的熱門關鍵字。所謂的「國」在台灣未有明確定義,不過這樣的論述突顯出台灣人擔心選舉結果可能導致失去民主自由的台灣。
2016年蔡英文執政後,北京與台灣的關係日益緊張,中國大陸對台灣施壓愈發加強。尤其最近一年來,隨著台灣選舉日益臨近,北京對台灣出台諸多限制措施,警告意味明顯。因此這次選舉台灣是綠是藍,對未來的台海關係至關重要。
在1月11日選舉前,總統、副總統及立委候選人會進行多輪電視辯論,以及不遺餘力地在各地開展助選活動。
11月當日,選民可以在當天早上8點至下午4點期間進行投票,之後進行開票。通常在當天午夜前後台灣各大媒體會公布初步結果。
文中圖表由BBC News東亞數據新聞組Aghnia Adzkia、Arvin Supriyadi、Davies Surya及Leben Asa整理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