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翻攝自flickr)
文/
洪雪珍
今年過年,你想回家嗎?
是不是在猶豫中?心裡很掙扎,也很矛盾,是不?
有人想回家,但是在那個家沒有存在感,覺得家不需要他,有沒有他並不在意,甚至是不希望他回家,永遠缺席,當作他從來不存在過。相反的,有人不想回家,想躲得遠遠的,最好是這個世界能夠跳過年假五天,直接到初五開工日,但是那個家盼著他回去,讓他感到愧疚。
▼(示意圖/翻攝自flickr)
別問,你為什麼不回家過年?
平常一個人在外讀書或工作,生活在一個沒有父母與手足的城市,自由自在,毫無羈絆,不會去想起和家人之間千絲萬縷扯不清的各種情結,就算有連絡,應付兩句或直接關機就好了。
但是農曆年不一樣,大家認定的過年是全家團圓,如果不回家,感覺上很不孝,好像把這個年應該有的歡樂氣氛給一手摧毀,一整年全家的運氣也跟著完了,天大的罪惡感當頭罩下來。即使如此,心裡頭還是一萬個不願意回家過年。
從小我們唱著《甜蜜的家庭》,以為每個人的家庭都是甜甜蜜蜜、一團和氣,不過對於很多人來說,真相是家並不甜蜜,也不溫馨,而是充滿怨恨,一個深不可見底的關係黑洞,會把人一口吞噬不見。
所以過年到了,要不要回家這個決定,對於有些人來說,是壓力也是焦慮。當有人選擇不回家過年,我們可以做的唯一一件事是點點頭表示了解,接著保持沈默,不要再追問為什麼。
因為每一個不能回家或不想回家的人,都有他的原因。而這個原因,都跟家人關係緊緊相繫,是個人最深處的隱私,也是最敏感最撕心裂肺的地方,不要自以為關心,多問兩句,帶給對方不必要的負擔,更加恐懼過年。
▼(示意圖/翻攝自flickr)
五件事,讓子女喜歡回家過年
另一方面,當孩子要回家過年,做父母的倒是可以藉這個大好機會重建親子關係,讓孩子明白一個最重要的原則,不管他過得好或不好,都有一個家可以回,在此送你三個「一定要」及兩個「一定不要」如下:
1. 一定要給他一個房間好好睡覺
很多家庭在孩子離家之後,便把孩子的房間挪作他用,當孩子回家時,以為不過短短五天,便要他睡客廳沙發,人來人往的,不僅睡不安寧,還缺乏歸屬感,以為這個家不需要他,或是父母不愛他,連一個落腳處都捨不得撥出來。
把房間還給孩子,是把他的心拉回來的第一步,整理乾淨,別忘了加上一個舒適的枕頭與一條溫暖的被子,讓他覺得這是屬於自己的地方。
2. 一定要隨時有飯菜可以弄熱
孩子過年回家,哪有不出門找同學或朋友廝混的,難免夜歸,肚子餓了就想找東西吃,這時候有飯菜可以馬上弄熱,胃暖,心也暖,再上床鑽進暖暖的被窩,留在孩子的記憶裡,這個家是暖烘烘的,不是冷冰冰的,怎麼會不愛這個家?
3. 一定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過得好
很多父母以為打出體弱多病這張牌,給孩子歉疚感,可以把他們留在身邊,殊不知反而是推得更遠。記得,沒有人喜歡跟愁容滿面、整天病懨懨的人在一起。相反的,要讓孩子看到自己過得健康有活力,比如多講些笑話,製造歡樂氣氛。有這樣幽默有趣的父母,多有面子,孩子不僅往家裡鑽,還會把同學朋友一起帶回家。
▼(示意圖/翻攝自flickr)
4. 一定不要問孩子成績或工作
孩子過年不回家,主要是因為這是驗收一年成績單的沈重時刻,比如父母會詢問功課念得怎樣、交女朋友沒、工作好不好、加薪了嗎、年終發多少…不管他給了什麼答案,接下來就是評論時間。一旦有評價,勢必引起情緒反彈,孩子會認為父母不滿意他的表現。所以不要主動詢問,除非孩子主動提出,他願意講表示成績不錯,不願意講表示成績不理想。
5. 一定不要露出擔憂的神色
不論真實的表現如何,孩子都想讓父母認為他過得好,不想讓父母擔憂和失望。即使父母看出孩子過得並不好,沈默是最好的回應,遞上鼓勵的微笑、了解的眼神就夠了,不要拆穿。孩子是自己生的,不信任他,要信任誰呢?不要詢問,也不要露出殷切的表情,更不要擺出擔憂的神色,這些都會讓人認為不被信任,是一種沒說出口的無形刺傷。體貼孩子,不是用嘴巴,而是用心去感受。
回家過年,不應該是想逃避的壓力
當孩子說有事不回家過年,再心疼,都要懂得放下,跟他說:「沒關係,好好去做你的事,想回來就回來,會幫你準備房間與飯菜的。」當孩子能夠回家過年,表示他想讓父母知道自己過得好,最好的態度是張開雙手歡迎,給一個緊緊的擁抱,其他時間留給說說笑、聊聊天。至於他自己的事,由他自己開口主動說,父母不要主動詢問。
我們期待的「家」,即使有物理上的距離,精神上也是沒有距離的。回家,就不遠。
洪雪珍臉書粉絲團
原文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1508383916121963/photos/a.1508987486061606.1073741828.1508383916121963/1791975891096096/?type=3&the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