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人我之間-李香盈諮商心理師
有時夢中的父母,可能是自我的一部分,尤其是嚴格的道德自我,也可能演繹親子關係的品質。這次夢中媽媽的角色,直接看成做夢者的道德自我。我們將會發現,道德自我想要跟著全家人去孤單的沙漠旅行,瞞著更高的管理者(老闆),試圖挑戰規定、不顧一切的出走。雖然擔心害怕會被懲罰,卻也矛盾地想要挑戰權威者。
讀者的夢境:
我夢到媽媽很生氣的看著手機,罵她公司的員工。手機上顯示的是她跟哥哥(我沒看清楚、不確定有沒有我,應該有)出國去沙漠玩、全家一起出國玩的照片。她說,她跟公司請假,負責人員刁難她不確定這種理由能不能請假,但她還是讓假通過了。之後出去玩的事被老闆知道了。員工說她很無辜,是她的手機軟體自動上傳到其他網站的,網站上宣傳國外旅遊用媽媽出國玩的照片,結果2年前那次請假出國玩的事就被老闆知道了。媽媽很生氣,跟我討論她要把網站上的照片取下來,該怎麼做。
夢境諮詢師邀請讀者以「自由聯想」的方式來
探索夢境內容,以促進
心理成長。為了顧及個人隱私,以下省略自由聯想的原始內容,呈現探索結果如下:
【BU人我之間】夢境諮詢師,
李香盈諮商心理師,專長為以心理學角度來探索夢境,現為一名行動心理師。
被洩漏的旅行照片:想出走的道德自我
夢境是
潛意識的訊息,會演出內心深處的部分自我。
(此部分需要經過更深入探索夢境才能確認,因為有些夢境中的父母是演出親子關係的品質。)
由於我們的道德養成等各方面的價值觀,會受到父母從小耳濡目染的影響,因此,即使我們有某程度無法認同父母的想法,卻仍無法不受影響,甚至無形之間就已經內化了某些標準、想法、價值觀,用來評斷自己、要求自己。即使覺得痛苦,卻難以停止,因為這些就是個體所憑藉的生活信念。
因此,父母的形象容易被內化成內在的道德譴責者,而夢中的父母就是象徵著道德自我(超我)。
因此我們試著重新再看一次夢境劇情,但是這次將夢中媽媽的角色,直接看成做夢者的道德自我。我們將會發現,道德自我想要跟著全家人去孤單的沙漠旅行,瞞著更高的管理者(老闆),試圖挑戰規定、不顧一切的出走。雖然擔心害怕會被懲罰,卻也矛盾地想要挑戰權威者。
為什麼說是矛盾呢?
因為夢中的照片雖然看似「被手機自動的洩漏出去」,但是夢是自己安排的,所有的一切都不會只是巧合或被動的,反而是潛意識主動「設計」的。
因此,做夢者的意識上害怕媽媽、權威者的高標準,但是潛意識卻想要衝撞規則。甚至作夢者可能如同夢境中的媽媽一樣,已經有先斬後奏的行動或意念,而使得矛盾感受更加強烈:又想出走做自己、又害怕被懲罰。
而在家庭關係裡,最嚴厲的懲罰就是情感勒索。也就是讓對方害怕親情變質了。就好像是全家人出遊,卻不確定有沒有我,而且明明是旅行,卻安排去了一個象徵孤獨的沙漠中。這些矛盾,都說明了做夢者很害怕被情感勒索作為懲罰。
雖然夢者和媽媽很親近,但是也被高標準要求著,而時常感覺內疚和害怕。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都需要追求獨立的個體化。因此,做夢者可能最近更強烈的希望可以獨立,但是這過程就像是違抗權威者般的不被允許,只好出此下策:先斬後奏,做一個出走的道德者。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親子之間,常常是需要長時間的溝通,甚至是來回地拉扯,才能協調出一個新的平衡。但是,愛終究會帶領每一位家人,即使在歷經糾結、痛苦的拉扯後,仍然會互相和解。
在看見夢境為我們演出的內在狀態後,要思考的是:「接下來我們可以怎麼做,讓自己更輕鬆自在?」
有些出走,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有些叛逆,是因為太在意彼此。
有些洩漏,是因為好想被看見。
看見,是改變的第一步。而夢境探索,就是看見自己潛意識的真實狀態。
備註:
1.讀者同意被適度修改夢境後刊出。
2.由於夢境探索解析,是使用心理學原理探索個人潛意識的象徵意義,並非算命或鐵口直斷,而是協助詢問者對自己的內心有更深入的認識,因此,夢境諮詢師(李香盈心理師)需要針對個人夢境,做進一步的個人詢問,所獲得的回答內容愈多、愈真實、愈詳細者,則解析結果會愈貼近個人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