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近日開始越來越多國產品牌將6氣囊列為標配,希望能夠提升消費者的信心指數)
時常關心台灣乘用車市場的朋友最近應該都有發現,越來越多國產品牌開始陸續補齊旗下車款的被動安全性,有些甚至一口氣將6氣囊列為全車系標準配備,為的就是在消費者對車輛安全標準提高的當下,吸引買家們的注意,然而氣囊數越多就一定安全嗎?其實可不盡然!
▼(圖/車體結構好壞對於乘員安全來說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氣囊數其實只是作為輔助而已)
有些老一輩的朋友經常都會誤解、以為三廂房車(Sedan)會比掀背車(Hatchback)來得安全,畢竟是多了一截行李廂的緩衝空間,不過這樣的觀念在車體結構日漸強化的當下就不一定合理了;幾十年前車輛製造時所用的鋼材為了安全考量的確需要一定的硬度,但越硬越厚就代表越重,相對來說從油耗以及環保角度來看就不太符合現代汽車工業所需,因此,透過材料科技的進步,讓乘員所處的車身結構能夠在維持一定強度的同時減少荷重,加上利用不同材質分散撞擊力道,確實現在的車輛安全性比起十幾二十年前進步許多。
▼(圖/較為新世代的車款,在維持輕量化的同時還能夠堅固車體結構強度)
不過光是車體結構強度提升,依舊無法保證車內乘員都能夠在撞擊意外時毫髮無傷,因此,被動安全就是保障我們人身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也就是說,你必須要先有足夠的車體強度結構,再來談被動安全表現,不然就算新車上裝載了10具氣囊,當遇到嚴重事故時一切都是空談。
▼(圖/國產車款將氣囊數補齊對消費者來說確實是好事一件)
▼(圖/由於國內缺少第三方的撞擊評測單位,使得消費者對於國產車輛安全結構的好壞無從比較)
可惜台灣因為沒有類似Euro-NCAP那樣的第三方評鑑單位可以為消費者進行把關,因此國內販售的國產車型一般大眾無法得知安全性如何,消費者只能夠藉由如ESP循跡系統、氣囊數這些可以量化的安全性配備多寡、來「推測」新車安全性好壞,如果想要更進一步守護國人行車安全,政府有關單位確實應盡快思考能否推動國內新車撞擊評測單位,讓一般消費者能夠在資訊透明的情況下來選擇!
▼(圖/基本的防衛駕駛觀念比起車體結構或氣囊數,能更有效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
回到氣囊數多寡的問題,的確在意外情況發生時,氣囊能夠減少車內乘員受到嚴重傷害的機率,只是如果要避免交通意外事件的發生,駕駛人首先得要有足夠的危機意識以及防衛駕駛觀念,若是能有一些安全科技作為輔助是最好不過了,保持專注力及早避開可能發生危機的情況、才是平安回家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