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大沒小?「鼓勵」用錯時機恐成毒藥!

▲(圖/pixabay,下同)

文/長耳兔談心室

最近常聽家長說,網路上大家都說要鼓勵,我越鼓勵我家小朋友,他就越沒大沒小,好像什麼事情他都很厲害,不僅不知天高地厚還會一直炫耀,再這樣下去就會養出自大的小朋友。

「鼓勵」最近在親子教育裡面很常出現,大家都提倡要多鼓勵孩子增加孩子的自信,但是鼓勵並非隨便的稱讚和誇獎,在對的時機點鼓勵才能有效的幫助小朋友,用對的方式鼓勵才能增加小朋友的自信。

1. 不用天生的才能當作鼓勵

大人很常會說「你會認字,你真聰明」、「你長得好可愛,難怪得人疼」,這些都是屬於小朋友與生俱來的,不需要特別努力就獲得的優勢,這樣的鼓勵方式,會讓小朋友會覺得自己特別,且覺得自己天生就比別人好,容易瞧不起別人。

2. 不用事件的結果當鼓勵的依據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經常都是有好的結果才會得到讚賞,像是「考一百分」、「錄取好的學校」、「比賽得名」等等,好結果當然令人開心,會自然給予讚賞,但這樣的稱讚方式容易忽略了過程的付出。若經常沒有如預期有好結果時,小朋友會氣餒或放棄,這樣反而會讓小朋友越來越不在乎。

3. 不需要大小事都鼓勵

有些家長會小朋友做任何動作時都不斷誇獎、鼓勵,這樣會讓鼓勵失去增強動力的用意,因為任何事情小朋友都會被誇獎,根本不需要再多努力做甚麼。



「鼓勵」使用時機

1. 當小朋友很認真、很用心的在做事情時

小朋友的努力被看見時,他會知道他的態度是被肯定的,這樣的肯定會讓小孩增加自信,也比較能面對結果不如意,過程努力的稱讚是需要大人不斷的加強,這樣可以減少因為失敗而放棄。

2. 忽然的好表現

這經常會被家長忽略,因為他忽然的表現好,會被認為是應該的,像是平常吃飯都亂跑的小朋友,忽然乖乖坐好一分鐘,之後又開始亂跑,若在乖乖坐好的這一分鐘即時被鼓勵,會增加小朋友多坐一分鐘的動力。因此當小朋友有一點點表現不同以往時,我們可以給予這一點點的改變鼓勵,讓那些一點點的改變被小朋友看見,他也容易去擴大這些好的行為。



「鼓勵」使用方法

具體事情+感覺

「我看見你很認真的在寫作業,我覺得你很棒願意為自己負責。」具體的事情是讓小朋友知道自己甚麼樣的行為被鼓勵,這樣讓小朋友可以有明確的依據知道自己那些行為可以繼續展現,而感覺的描述則是讓小朋友知道這些行為表現給予周圍人的感受如何,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小朋友檢視自己的每一個狀態,也可以讓小朋友增加對其他人影響的觀察,不會因為被鼓勵會稱讚就覺得驕傲或目中無人。

文章來源:「鼓勵是毒藥還是良藥?」,由《長耳兔談心室》授權轉載。

親子 教養 鼓勵 毒藥 長耳兔談心室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