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一年賺100億台幣廣告!誰讓媒體成了「黑夜產業」?

媒體是一個黑夜中的產業。
 
 
確實,放眼台灣與各國,媒體不能再以黃昏產業來形容,因為就是Facebook吞噬了陽光,造就了黑夜。
 

雖然Facebook沒有公布個別市場廣告產值,但根據非正式預估,2017年Facebook在台灣吸納的廣告金額,肯定超過100億台幣。報紙的70億廣告量,養活四大報這麼多記者編輯。雜誌的50億廣告量,讓大家在誠品書店中,可以翻閱多元領域的深度文章。有線及無線電視的從業者更多,超過200億的廣告量雖然最高,但一再被分食的結果,是節目製作成本越來越低,自然製作不出好內容來。
 
 
這也難怪,媒體的經營者們都慌了。財訊發行人謝金河日前在Facebook上發文說,電子時報社長黃欽勇向他提到,2016年臉書在台灣的廣告業績可能達90億台幣,「這是個很可怕的數字!」
 
 
謝金河在文中強調,2016年電視及報紙雜誌的廣告大幅減少,一方面是房地產廣告幾乎全沒了,但另一個直接原因是原來的廣告被臉書搶走了,「大家以前在書報攤買蘋果日報厚厚一大疊,現在變薄了,雜誌廣告也如此!下一個衝擊最大的是電視產業!」
 
 
 

的確,台灣讀者與用戶,每天花超過三個小時在手機上,是世界第一的低頭族,而當Facebook的APP成了台灣第一大的媒體,也是最大的廣告投放標的時,一年「吸金」超過一百億台幣,就是既成事實。

 

當然,Facebook的同溫層,輿論風向、社交隱私問題,一直都是台灣社會不願面對的真相。至於從台灣網路產業發展的觀點來說,Facebook僅有「導流」效果,在現階段仍未開通「金流」的前提下,不論是直播主、自媒…...都無法將流量變現,當最後一哩被掐住喉嚨時,這只會讓所有從業者窒息。

 

這就像YouTuber每月估計至少要達到一百萬流量,才能勉強地賺到三萬元台幣一樣!內容真的難以變現。

 
 
Media or Content Provider?
 
 
因此,我們必須把內容供應者(content provider),以及媒體(media)分開來討論。
 

畢竟,在Facebook時代,極大多數所謂的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都成了內容供應者!當自己已經不能被稱之為「媒體」的同時,盛夏或寒冬的比喻,根本沒有實質意義。

 

因為如今台灣所謂的「新媒體」,都很難賺到大錢。東森新聞雲在2016年9月達到損益平衡,這是台灣最大流量的新聞網站之一,但第四季能否大幅獲利彌補前三季虧損,仍須觀察母公司東森國際即將公布的全年財報。

 

 

根據壹傳媒在2016年11月公佈的上半年度財報,港台市場的新媒體營收達3.33億港幣,較去年同期成長2.1%,但兩大市場僅獲利930萬港幣。這不僅買不起大安區的一戶帝寶,更比去年同期下跌63.5%!

 

做為港台跨市場規模最大的紙媒集團,壹傳媒整體虧損則為6.1億台幣,較去年同期的5.1億台幣還要高!曾經喊水會結凍的「肥佬黎」,也越來越深居簡出了。

 

關鍵在於,傳統媒體閱讀的效率太低,電視遙控器轉到兩百多台,還是看不到自己想看的節目,又或者一大落報紙翻到底,沒有兩三篇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文章,甚至可能連一篇都沒有完全讀完!傳統媒體仍然擁有資金、資源、人才,但環顧全世界,實在沒有太多在數位市場中成功的案例。根據獵豹全球智庫的調查,除了日本與大陸外,新聞APP在各國的滲透率都在兩成以下!包括紐約時報的旗艦APPNYT Now」,最近也已收攤。

 

至於網站流量在台灣前一百名的新媒體,如風傳媒與關鍵評論網,或者是近一兩年成立與竄起的小型新媒體,也全都沒辦法再依循傳統的「內容+廣告」商業模式獲利。

 

 

值得注意的是,縱使每天有上千萬流量,但Banner廣告的點擊率與價格實在太低,低到養不活上百名編輯與記者。在台灣蔚為主流的蓋台廣告,則大為干擾導流過來讀者的閱讀體驗,造成媒體與廣告主與讀者「三輸」的窘境。

 

事實上,「流量」並不等同於「用戶」!做媒體一定要擁有「用戶規模」,好比紙媒有訂閱客戶,絕不能只看「流量高低」,當所有人都訂錯了KPI指標時,怎麼獲利賺錢?

 

在Facebook於2016年第三季的廣告收益中,行動廣告就佔了84%。也就是說,在臉書整體68億美元廣告額中,行動廣告就佔了57億美元,這是因為Facebook在手機上擁有全球多達15.7億的每月活躍用戶規模。台灣只有屈指可數的媒體,如蘋果日報APP,在手機上擁有用戶規模。

 

 

當然,擁有媒體,等同擁有影響力!這是台灣新媒體投資者與經營者的一致目的,所以我們看到鏡傳媒、信傳媒、上報自2016年以來接連成立,但實在還達不到「雨後春筍」的景況,畢竟跟美國與大陸比起來,每年台灣新媒體萌生的產品與商業模式,以及是願意嘗試的團隊,一年用五根手指數得完。

 

如今是手機的碎片化閱讀時代,人們一天內接觸的多元訊息、資訊與閱讀的廣度,可能是電腦與網站時代的十倍、甚至百倍。日本與大陸,已經證明大數據的聚合新聞APP,確實有很大的市場存在。也就是透過個性化推薦,讓多媒體、跨平台的新聞資訊,可以為讀者量身定做,這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可以大幅提升用戶的閱讀效率。

 

誰能在手機上跟Facebook搶奪用戶的時間?又有誰能夠在Facebook壟斷的Mobile帝國中,找到生機?這是台灣媒體經營者們,必須深思的大哉問。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