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四年,龍應台終於出新書了,「注視」。
新書見面會,讀者們卻從四十年前的野火集開始談起,他們的人生,母親、父親、親子關係,居然被龍應台作品一脈貫穿,談起手中的那本龍應台,個個都有故事。
有人劈頭問,從目送開始,龍應台似乎就不再評論時事,她期待那個對現實嚴肅以對的龍應台。龍應台問,誰能幫我回答這個問題,於是開始一連串讀者、作家,文字與命運的交會。
野火集開啟文青;目送讓一對母子彼此對話;給美君的信,女兒再看母親,有了更多的親密,台下讀者哭了,台上龍應台也哽咽。她說,母親失智二十年,明知母親身體在,人已不在,她依然每晚睡前抱抱美君,她多麼希望能像別家女兒一樣,說這瓶化妝品,是幫我母親買的。
2009的大江大海,龍應台想為大時代被連根拔起的生命,三千萬白骨,上一炷香,一炷文字的香。這炷香,被一個老兵捧著,書裏的每個段落都加上眉批,而這本書被女兒珍藏著,她今天帶這本書來見龍應台,大江大海對她而言,不只是一本書。
18歲的女孩,第三次參加龍應台見面會。她14歲第一次接觸目送,愛上安德烈,書裏龍應台要孩子你慢慢來。女孩在圖書館看完她所有著作,包括絕版的人在歐洲,龍應台祝福這個年紀輕輕,就擁抱文學的孩子。
龍應台34歲寫了野火集,ㄧ火成名。至今火熄了嗎?太多人跟著她從青春到白頭。四十年來,旅外三十年,又進出體制,龍應台淡然地說,她看過欺騙、虛偽、幻滅,仍然保有理想主義,但此刻的理想濃度,不再想告訴別人,什麼是對的、錯的,而是無論世界怎麼變,要用最乾淨的眼睛,去看複雜的世界。她寫作只從內觀,呼應生命裡的召喚。也正因為她聽從內心的聲音,於是她的作品,任何時刻看,猶如於今。
龍應台說野火集,讓今天三十歲的人去寫,現在,她要寫注視。
你以為注視真的是都蘭野書嗎?都蘭山下照顧母親的龍應台,穿越時空宇宙,寫下這本注視。抗日期間,南京大學羅家倫校長遷校重慶,畜牧場千頭牛豬雞鴨怎麼辦?技師王酋亭動物大遷徙,與羅家倫重逢在兵荒馬亂、人命如螻蟻的重慶路上。是怎樣的視動物如親,才能如此萬里艱辛。
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宣戰百日前就昭告,為了節糧請自裁家中寵物,七天殺了75萬隻。你知道平常吃的雞,壽命只有三個月嗎?號稱不打生長素的有機農場,雞可以活六個月,龍應台養的母雞「芝麻」,安享天年,活到六歲。
直視生命本質,無論大小,無關輕重,注視裡自帶慈悲的力量。山居生活,她結交原住民姐妹,被阿美族閨蜜稱為kaying,姑娘。原住民男人平均壽命只有67歲,整整比漢族少14年。部落裡很多寡婦,還自嘲男人是抬回家的,山地偏鄉的宿命,並不是浪漫的歌舞場,一首日出東方,即將出外打工的少年,唱著要家人保重的阿美族古調,若聽懂,怎能不濕眼眶。
生命為什麼美麗?龍應台可以從月光下一隻推著糞球的金龜子,看到銀河。她思索金龜子如何在黑暗中不斷定位推進,查到2013年,瑞典科學家真的做過實驗,金龜子靠日光、星光,即使遮住星光,都還能感知銀河走出迷宮。你不要再問為什麼,這正是佔地球百分之0.01的人類,所未竟之處。龍應台住在台東海岸山脈和太平洋之間,她說目視海岸線下、遠眺都蘭山上,人類的認識,太、太有限。
回到五歲孩子對生命的驚喜。剝掉一層層的外在,龍應台問自己,我的人生到底多誠實。她從不為社會需求寫作,來到七十,也是人生才開始,不再只是追求知識,而是要親身認識,即使是她天生最害怕的蛇類。某夜,驚見雞園裡攀結青竹絲,幫手問她要不要抓走,她居然回,讓大家都去睡吧。隔日,雞都在,蛇也走了。當你注視,免除恐懼,生死一念之間。龍應台喜歡自己現在的樣子。
注視之初,她夢裡與森林中的紅狐狸,驚鴻一瞥。注視之末,她終於看見紅狐狸的眼睛。至於紅狐狸眼睛裡到底有什麼?她要你,自己去注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