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很多防曬乳,標榜「海洋友善」,強調不會傷害生態,但根據《EBC東森新聞》調查,台灣每年約有兩萬噸的防曬乳排入海洋,對珊瑚與魚類都帶來嚴重的傷害,專家也證實,防曬乳的化學成分相當複雜,真的對海洋友善,還是盡量減少使用。
酷熱難耐泡水好消暑,海邊無時無刻人滿為患,但國境之南墾丁卻迎來最蕭條的暑假,業者搭的遮陽傘還比遊客多,但墾丁旅宿業不只面臨業績雪崩,最傲人的珊瑚生態也因為棲息地遭破壞,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任:「珊瑚有點像育嬰房,他孕育了大約四分之一的物種,當珊瑚死亡 ,整個生態系就會出現斷層,甚至瓦解。」
造成珊瑚生態岌岌可危的一個原因,就是遊客常使用的防曬乳,裡面的OMC二苯甲酮、甲基肉桂酸等成分,已證實會造成珊瑚白化。一個驚人的數字是,台灣每年約有2萬噸防曬乳排入海洋,更可怕的是,未來70%的珊瑚礁會慢慢消失殆盡,因此許多防曬產品,紛紛在包裝打上「海洋友善」字樣,但真相是什麼。
萬能科技大學教授李文鴻:「有些不是防曬成分,比如說以防腐劑來說也會造成環境影響,他也有類似剛才那些二苯甲酮類的衍生物,除了對珊瑚白化有影響,甚至會對環境尤其是雄性魚類,會有雌性化的影響。」
我們來到實驗室,各種成分加入,原來製作防曬乳一點都不難,只要把「油」混入有防曬功能的原料,攪拌均勻後,添上一點防腐劑,就大功告成,成分簡單,沒有添加過多化學成分,但一樣有防曬效果。
再用另一台機器,測試從市面上買來的防曬乳持久性,卻有驚人發現。防曬乳塗抹均勻後,送進儀器檢測,結果這支標榜防曬係數SPF50的產品,測完竟然只剩SPF17,代表延緩皮膚曬傷時間,只剩一半都不到。
萬能科技大學教授李文鴻:「可能是配方有問題,因為光衰竭、光穩定性,我們實測這支才出廠4個月而已,我很驚奇,過去我測10支防曬乳,有7、8支也會掉。」
原來不少防曬產品會同時添加二苯甲酮和OMC,分別用來阻擋紫外線中的UVA和UVB波長,但偏偏這兩種剛好又都是「珊瑚殺手」成分,表示消費者很可能買到防曬效果退化,又嚴重傷害海洋的產品。
全球開始針對防曬乳進行成分管制,帛琉首創先例,一旦使用10種有害的防曬成分,處1000美金,夏威夷佛羅里達州部分城市也跟進,海島國家的台灣,卻對防曬乳規範很被動。
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如果說已經有明確知道,他是對海洋有害的,那是應該訂規定去規範不要使用。」
防曬成分超過30餘種,目前還沒有任何研究指出,哪一種成分對海洋珊瑚沒有影響,因此下一次再看到所謂的「友善海洋」防曬乳,先保留一份懷疑,再想想美麗的珊瑚,穿上外套戴上遮陽帽,才是保護自己,又保護海洋的正確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