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夏天時溫度高、水氣足,是孕育颱風的溫床,也因此台灣每年都會有颱風季,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就指出,統計過去65年的氣候資料顯示,發現7月份颱風的生成數量有再持續增加的趨勢。
林得恩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表示,統計過去65年的氣候資料顯示,7月份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共有258個颱風生成,發生的頻率佔全年統計總數的15.13%;生成個數與前1個月相比,快速增加超過140個,顯見生成數量有再持續增加的趨勢。
林得恩也指出,從颱風運動路徑圖來看,颱風直接或間接影響台灣的機會也開始增多,根據統計過去110年的氣象資料顯示,7月份的侵台颱風個數已增加到97個,佔全年統計總數的0.87%,將近是6月份的3倍強,他也推測這與當時環境駛流場的配置,也就是太平洋高壓軸線西伸或東退程度,及當時颱風的強度大小可能有關。
林得恩表示台灣的颱風季,泛指每年的7至9月,無論是生成個數,或是侵襲影響個數都佔全年的大宗,雖然今年迄今,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只有2個颱風形成,雖然對台灣也均無直接的影響;但自7月中、下旬之後,後續海溫升降程度、垂直風切大小以及海水熱焓量的多寡,都將調整是滿足愈來愈適合颱風生成發展的環境條件,也提醒民眾要小心。
事實上,前氣象局長鄭明典日前也在臉書曬出大西洋今年第一個颶風的氣象觀測圖,指出其已經很像颱風了,「在加勒比海高海溫區,還在快速組織發展中,我們這一邊還很安靜,但是颱風季也要開始了,還是要有準備」,也在提醒民眾要進行颱風季的準備,雖然颱風會帶來豐沛的雨量避免台灣缺水,但其附帶的災害也不可不慎重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