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一連串的食安危機,現在連保健食品的挑選都讓民眾懷疑是否真的吃得健康!其實消費者還是有一些方法,為自己健康把關。
東森新聞記者蕭景云:「2024已經爆發3大食安事件,包括蘇丹紅、餐廳食物中毒以及小林紅麴污染,本來應該幫助健康的保健食品,卻反而造成傷害,究竟是哪個環節出現問題,民眾應該如何自保。」
保健品的組成其實非常複雜,多種營養成分才能成就一個產品。
營養師江欣樺表示:「像一個葉黃素它就會有美國來源的葉黃素、玉米黃素跟蝦紅素,日本來源的黑大豆種皮,瑞士來源的山桑子。」
因此業者必須從源頭開始把關,第一個就是要選擇能夠提供原物料COA的合作廠商,確保產品的規格與安全性,再來是要有合格認證的代工廠,代表製程符合安全規範,最後要將最終產品交由第三方驗證,確保產品品質。
營養師江欣樺表示:「比較常見的是重金屬、微生物跟塑化劑的檢驗,但我認為這樣還是不夠的,有些原料來自於日本或歐洲,我們要多去看有沒有放射性核種的檢驗,畢竟食品安全講究的是預防,而不是事後補救。」
為了確保每次產品都是安全無虞,每一批次的生產都送驗,也相當重要。
營養師江欣樺表示:「檢驗不能只驗一次,而且要批批驗,最重要是要先驗後出,消費者在購買產品的時候,要注意檢驗報告,要看報告上面的日期跟產品的有效日期是不是一樣的。」
保健品挑選有撇步,選擇能夠出示原料COA合格認證代工廠,且出示每批檢驗報告的品牌,才能吃得健康又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