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危機四伏?告訴孩子「一句話」避免危險發生

只要一句話 孩子就可避免危險

文/張旭鎧

當社會上發生兒童危險事件之後,父母們便開始對孩子耳提面命,無非不是希望孩子能夠懂得分辨危險、遠離危險,然而「指導語」不外乎下面幾種:

「別人給你東西不要拿!」父母當然不是「別人」,那親戚算不算?過去不也發生過親戚朋友犯案的事情嗎?那麼通通不要拿?那麼親戚大概就會覺得你的教導有問題了!而孩子的人際關係也可能出狀況!

「陌生人靠近要趕快離開!」這也是相同的問題,如何定義陌生人?又如何判別陌生人是否非善意?要是孩子放學走在路上,便當袋掉了,後方一個大人撿起來追上前去,孩子一發現有「陌生人」跑向自己,於是自己也趕快跑離。回家後才發現便當袋不見了,因此媽媽告訴孩子「陌生人靠近要先看清楚」,結果下次又有陌生人靠近,孩子還沒看清楚,刀光就閃過孩子眼前……。

「有人要帶你去玩,千萬不要傻傻地跟去!」那同學可不可以帶孩子去遊戲?不可以?那孩子大概也就沒有朋友了!可以?那孩子有沒有可能被帶到角落霸凌?

再寫下去,相信父母們會越來越恐慌了!到底孩子要怎麼教才能真正幫助到孩子呢?這段期間收集了幾位父母的意見後,我們總結出一個較可以通用的原則,只要告訴孩子「要做任何事情,必須要讓爸媽知道!」

不論誰給孩子東西、誰要帶孩子去玩,孩子就必須立刻跟爸媽報告,這本來就是合情合理的行為,而且一旦養成習慣,孩子長大後就會自動跟爸媽報告行蹤,減少父母擔憂!但是遇到親戚、同學呢?是不是都要跟爸媽報告?基本上是的!但是爸媽可以根據「這個人」跟孩子的互動情況及熟悉程度,開出「對象白名單」,例如「老師」,老師叫孩子幫忙打掃環境,那麼就可以不用報告;已經跟對方家長打過照面的同學也可以不用刻意報告了,因為我們知道孩子大概的交友圈,找人也就容易了!

另外還有「報告白名單」,畢竟父母不見得是立即可以找得到的!因此像是學校老師、警察等等,都是可以成為父母的代替角色,因為這些人基本上是屬於保護孩子的族群!當孩子遇到狀況,只要跟這些人報告,自然會獲得保護!當然,這個社會隨時存在著「例外」,這就需要爸媽仔細評估與判斷了!

「要做任何事情,必須要讓爸媽知道!」是以孩子大腦對資訊的處理能力所設定的原則,對於小學中年級以下的孩子,可以避免因為原則的漏洞或含糊不清,反而讓孩子無所適從。隨時告訴孩子這句話,並且養成習慣,孩子就不容易因為物質的引誘而被帶走,也不會因為判斷耗時、錯誤而招致危險。

文章出處:《張旭鎧職能治療師》授權轉載

教育 張旭鎧 危險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