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堆的像座小山,這些都是從烘焙店裡收來,當天現烤出爐,不到一天通通面臨下架的命運。
食物中途島主任:「麵包比方說早上做出來,晚上沒賣掉就要下掉,否則讓客人知道賣『隔夜』麵包,客人聽到『隔夜』2個字,消費者就會跳腳。」除了桌上這一堆,地上還堆了好幾籃,明明還能吃卻被丟掉,有志工不忍心,將麵包重新收集整理之後轉贈給需要的人。
台灣剩食問題有多誇張,走一趟餐廳宴會廳,有些桌子明明沒客人,菜還是一道道上,而有坐人的席次,大家根本吃不完,大盤、小碗裡面滿是剩菜,還有西瓜只啃2口就扔掉,吃不完的菜餚只能變廚餘,但也有人不忍心食物白白浪費,用巧思化腐朽為神奇。
賣相不佳的醜蔬果,有些外表坑坑巴巴或是髒了點,卻被消費者嫌棄「顏質」不夠,打折也未必肯買,每天早上7時到11時,環南市場外這輛貨車,就是專門收這些肉菜,送往南機場,這裡有一個食物中途之家,剩食價值在這裡翻轉。
里長方荷生:「我常講這些醜蔬果,就是我的寶貝,這些明明就可以用阿,可以吃,為什麼要拿去丟,我就可以請廚房拿去變變變,成為無菜單料理。」2002年起,忠勤里里長方荷生建立「食物銀行」概念,醜蔬果成了他的無價寶,每天從餐廳、大賣場接收賣剩的食材,烹煮之後,供餐給老人和低收入戶,既解決浪費食物的問題,也幫助弱勢,為何食物會過剩,追根究柢和國人的心態有關。
中途島志工:「我在抗戰光復時代出生的,那時候物資很缺乏阿,這麼多食物丟掉會很心痛阿。」充足的物資讓民眾不懂珍惜食物,根據統計台灣,是亞洲最浪費食物的國家,每年產出384百萬噸廚餘,倒進廚餘桶裡,能堆出1萬3000多座101大樓,可以讓26萬低收入戶吃20年,這名8年級的蔬果行老闆也說,店裡的葉菜類只能擺一天,賣不完只能丟。
蔬果行老闆:「有些客人看到有冰的就不會買,外觀可能會出水,一樣都是賠錢出售,我寧可把他捐出去做善事。」像是花椰菜梗因為粗硬,料理時常被切除,但它的營養價值卻很高,一碗飯一盤菜,從栽種養殖到變成食物端上桌,中間耗費無數人力和心血,一粒米一百粒汗,食物浪費其實是全球議題,延續剩食解方,除了資源重新分配,消費者也要有惜福觀念,才能落實食物減損。
(封面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