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戲劇,到底能不能如實呈現精神科的樣貌,能不能扭轉過去大家的負面印象?答案是肯定的。
我甚至覺得那些只要提到精神科三個字,就會嚇得跟看到鬼的人,應該多多看劇,跟上時代啊拜託~~從韓劇「沒關係是愛情啊~」這部開始就很不錯,當然劇情本身貼近人心,硬要說不對勁的地方,那就是思覺失調患者趙寅成根本帥到不合理。
然後就是最近的「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是連我的護理師同仁,和病人都掛保證的劇,如實呈現社會上各種常見精神疾病,診斷上也四平八穩。這已非是過去那種病人和心理醫生談戀愛的亂七八糟劇,真的寫實。
台劇我看的不多,但相信台灣現在的戲劇節目愈來愈有質感。(歡迎推薦好劇)
我有深刻的體驗。那些明明已經很嚴重到拖累家人了,還死都不肯來的個案我就不多說了,我不必出賣個案故事,因為自己的故事就已足矣,箇中無奈說多了都是淚,即使自己身為專業人員,那些冥頑不靈的親人也是把你當個屁,自有一套說法與誤解,造成病情惡化無可挽回。
例如有個親人明知需要好好服藥控制自己的病情,卻每每在藥物開始發揮效果後就覺得自己「好了」而擅自停藥,造成接下來更嚴重的精神症狀,有時搞到快把家裡燒了,鄰居要報警了,然後叫救護車,想要強制就醫又跑給警察追~~~等到住院一陣子病情控制得不錯、出院後又擅自停藥,然後重複上面的循環戲碼。
我呢,就扮演那個收拾爛攤子的人,看著長輩的眼淚,去拜託醫師臨時生一張病床給我(的親人),有幾次甚至在過舊曆年前,因為只有他住院大家才能好好過年。我只有在緊急情況才派得上用場,其餘時間我苦口婆心的衛教,解釋病情,預測不好好治療的後果,通通一點屁用都沒有。
例如我還有個親人(我親人真多)(通常是需要時我才有利用價值),是較嚴重的憂鬱焦慮共病的例子,習慣性地抱怨身體不舒服鬧著家人去急診,早就是急診室裡的常客了,各項檢查都做,健保的自費的,結果就是沒有什麼大毛病。就算急診醫師要她去看精神科,也是有說等於沒說。
我很清楚這長輩的問題在於自己,兒女離家後沒有安全感,抗拒找生活重心,只好用這種方式下意識地尋求他人關注,加上嚴重的情緒問題發展出身體化症狀,於是產生許多憂鬱型長輩都有的症頭,那就是常喊這裡痛,那裏不舒服什麼的心身症(排除生理因素)。
但以上這些分析也是白搭。看著長輩的兒女淚眼汪汪的問我怎麼辦時,我還是只能趕快生出一張病床,然後哄騙長輩去住院。結果呢,毫不意外,出院後仍舊每天跑急診,沒有任何改變,而我則被拉黑,成為那個逼她去住像地獄般的神經病院,竟然把她關起來,可惡的不肖子孫。
當黑臉我是無所謂,只是看著這些頑強的,應該治療的人們繼續沉淪,終究也是兩手一攤無可奈何啊。人生諸多無奈,我們還是看劇吧,劇如人生,可以不必經驗就能得到教訓。
從戲劇扎根,從劇開始打開知識的門,這樣就能少一點抗拒,多一點接納。
●以上言論不代表東森新聞立場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劉南琦臨床心理師」臉書
●歡迎投書《名人森論題》,請寄ebctalk@ebc.net.tw,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封面圖/翻攝自NEFLIX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