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煮4小時,真材實料雜燴這一碗牛雜湯,將饕客的胃給緊緊鎖住,滿滿100多斤的新鮮牛雜,每天熬煮兩大鍋還不夠賣。
老闆蕭志華:「滿麻煩,買回來生鮮的牛雜,要剪開來,洗過汆燙過,再把它切成我們要的大小,特別在於就是爸爸自己研發的那個中藥包,它可以讓湯帶一點甘甜的味道。」炒麵3分鐘就得上桌,蕭志華雙手都沒停過,當年父親從船員轉職北上到台北打拚,靠著小吃攤養大4個小孩,蕭志華從父親手上接班成為掌勺者要做得更好,似乎也是向父親致敬。
老闆蕭志華:「請人不容易,我家裡唯一的男生,媽媽也就是說,那就這個工作穩定可以賺錢,那一方面可以看得到家裡面老小這樣,然後就繼續待下去。」北上打拚的蕭家人,就靠著牛肉炒麵和牛雜湯在台北掙到一席之地,擺脫了路邊擺攤,日曬雨淋的辛苦,從一碗25元的牛雜湯,賣到現在有了店面,現在媽媽和阿姨幫忙廚房當助手也當外場,姊姊則是協助點單、收錢。
老闆蕭志華:「客人有空有經過有回來,就會過來吃一下打聲招呼,常常聽到的就是我不餓我剛吃完飯,可是我來到這邊,我還是想喝一碗牛雜湯。」落腳將近40年,早就成了街坊鄰居最熟悉的自家廚房,也是民生社區的舌尖地標,時代迭有變遷這一碗豐盛牛雜裡,人情和在地記憶沸騰不變。
(封面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