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喜歡到日本築地吃鮪魚生魚片,其實魚貨來源大部分就是台灣漁船在印度洋捕捉的大目鮪,在漁業最光煌時期,全世界的鮪魚生魚片每三口更是有一口來自台灣,但是從明年起,印度洋捕捉限額從三萬五千公噸,一口氣減到1萬一千多公噸,瞬間少了三分之二,遠洋漁業大受衝擊,日本市場和台灣市場生魚片價格恐怕都會跟風喊漲。
不管是黑鮪魚還是大目鮪,都是用這樣的延繩釣方式捕撈,鮪魚捕上來後,立刻進到零下60度的冰箱保鮮,過去20年來,在印度洋大目鮪跟黃鰭鮪配額有35000公噸,但2024年起變成11488公噸,配額銳減,剩下三分之一,漁民喊苦。
船長李先生:「因為漁民無法生活,最後就是走上街頭讓政府養啊。」
台灣區鮪魚公會理事長林毓志:「有的業者聽到都是很傷腦筋,很頭痛,唉唉叫。」台灣漁船從印度洋捕到的大目鮪九成賣到日本,一成銷往台灣,配額減變少,明年想吃生魚片,恐怕會變貴。
台灣區鮪魚公會理事長林毓志:「當然有啦,但是影響不大。」
近五年來,平均在印度洋捕大目鮪數量最多的就是印尼,再來是歐盟,台灣排第3,其中九成都銷往日本,日本的生魚片市場台灣貨有極大影響力,但其實配額減少,公會站在永續捕撈立場並不反對。
台灣區鮪魚公會理事長林毓志:「我們(在印度洋)這兩、三年來,我們差不多捕獲才1萬多噸,我是認為這樣減這個配額,我個人是認為這樣是合理。」
台灣遠洋捕大目鮪的一有330艘,其中在印度洋作業的就有130艘,為了節能減碳,公會提出減船因應,印度洋這邊船隻計劃減少45~55艘,相關的配套補助得等漁業署點頭,台灣捕捉的鮪魚量最輝煌時,全球每三口鮪魚生魚片就有一口是來自台灣,隨著配額銳減,2024起鮪魚數量也一定減少,生魚片價格恐怕會調漲,消費者得有心裡準備。
(封面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