蚵仔煎、蚵仔麵線、蚵嗲,在台灣美食小吃當中,蚵仔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根據漁業署統計,台灣蚵產量呈逐年下滑趨勢,年產量已下降不到1.8萬噸,產值更一路從2017年的43.8億元減少到2021年的39.5億元,四年產值減少4.3億元。政府與學者研究,恐怕與漂沙或地形變遷等…改變減少蚵仔棲地有關,加上產業人口老化,未來台灣蚵減產問題恐怕更嚴重。
肥美鮮蚵在烤爐上烤,香氣四溢,飽滿肥美蚵肉還有鮮甜湯汁,讓人看了口水直流,蚵仔是台灣許多美食主角。但漁業署統計,台灣蚵產量呈逐年下滑,讓蚵農很擔心。
烤蚵店家老闆陳宏聰:「跟以前比,差不多少了2、3成有,因為外傘頂洲附近現在都沒辦法養蚵。」
根據漁業署資料,台灣蚵養殖面積從2017年的8884.16公頃,到2021年的8847.62公頃,四年之間養殖面積有增有減,但蚵仔產量卻是從2萬3279噸,一路下滑到1萬7954噸,4年來產量少超過二成二,產值也減少4.3億元。
蚵農:「因為外傘頂洲在消失,有漂沙,我們現在沒有那個地形可以養蚵仔了,要養只能養在比較開闊的地方,但那邊會有大船,風浪也比較大。」
農委會水試所表示,台灣蚵減產目前初步揣測是漂沙導致,因台灣蚵養殖主要在台灣淺海區域,鄰近外傘頂洲,但近年外傘頂洲消失,漂沙讓適合蚵生長的棲地,發生改變或減少,導致蚵苗大量死亡影響產量,另外缺工問題也是台灣蚵減產原因之一。
蚵農:「現在年輕人都不願投入這工作,大家都外出了,男生去當兵,女生也去當兵,都剩一些老人家,只能繼續待在這裡。」
漁業署和產學界合作在岸上發展單體蚵苗,減少傳統需大量人力挖蚵狀況,而且單體蚵經淨化洗選後,還可以生食,雖然產量會稍微減少,但可大幅提高品質與售價,也提升衛生食安。
(封面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