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各地人行道、退縮地以及騎樓地常見有高低差,或是出現障礙物影響行人通行狀況,引發討論卻無法解決,實際了解,發現可能是法規設計層面不完善,因為像是人行道的路緣與鄰地相接,如果高低落差大,可以施做斜坡或是階梯相接,但在高度跟坡度卻沒有規範,另外騎樓部分,只要符合建築法令,民眾也不會被禁止自行加高,也導致常見騎樓高低不平狀況。
馬路人行道凹凸不平,走到十字路口處,人行道縮減,還出現自助餐店門口階梯,另一邊人行道施工刨除,民眾只能走到馬路上,台灣人行道設計問題經常引發討論,有些地方還潛藏高低不平陷阱。
高雄楠梓一處人行道出現大約25度左右的斜坡,導致常有行人跌倒受傷,之所以會有這樣情形,主要是目前法規針對「路緣與鄰地相接」斜坡的坡度,還有階梯的高度,都沒做出明確規範。
景觀設計師沈哲:「如果在人行道和開放空間的部分,它有要求到順坡,但是它沒有確認高度(坡度)必須在幾公分的落差內。」
實際詢問高雄市工務局養工處,人行道 與退縮地路緣 和鄰地,一般是以齊平 或是緩坡順平相接,如果兩邊高差過大時,可施作踏階或斜坡,並得利用相鄰之人行道整理順平,但路緣踏階高度 與斜坡坡度並無規範。
而除了人行道之外,騎樓高低不平也是行人夢魘,像是高雄復興三路這個騎樓 和旁邊民宅高度有24公分高低差,當地里長說幾乎每天都有人跌跤摔傷,台中西屯福雅路騎樓也有高階梯、斜坡接連出現,讓行人彷彿在比障礙賽,為何會有這樣狀況?
景觀設計師沈哲:「它符合建築法令就OK,常常我們會看到的,騎樓高低不一樣,通常會發生在不同鄰地的建築物上,因為它申請的高度不一樣,所以會產生這樣的落差,這是我們常常遇到的狀況。」
無論是人行道退縮地,還是騎樓地,多少都有因法規設計不全,出現高低差或是障礙,影響行人通行狀況,民眾平常走路還是得自己多小心。
(封面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