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中心公布400例「校正回歸」確診個案引發熱議,不少網友開玩笑說應該是「世界首創」,其實「校正回歸」不是台灣發明的新做法,國外的防疫單位也曾出現這種「時間差」,包括英國、日本都曾因為檢測量能太多,以及通報系統的問題,要補登不少確診個案。
▼指揮中心公布400例校正回歸確診個案引發熱議。(圖/東森新聞)
指揮官陳時中一句校正回歸,讓各界高度討論,引發質疑,難道是隱匿案例嗎?其實每一天記者會上公布的確診人數,都是以前一天,24小時「確診上傳資料」為準,而且每一筆的資料,通常都距離採檢大約2天時間,因此22日,回歸校正的400筆資料,都是以採檢日加上2天當作基準,回推到過去6天的確診人數。
▼回歸校正的400筆資料是以採檢日加上2天當作基準,回推到過去6天的確診人數。(圖/東森新聞)
有衛福部官員就說,因為這波疫情,各地採減量大,採檢結果出爐後,雖然第一時間有告訴確診者,但因各地人力有限,常常到半夜才能上傳資料,應付不來,拖好幾天,隔一天又是一大批新採減量,加上資料上傳時,時常被系統擋下,才造成需要校正回歸的狀況,其實在國外也有不少回溯情形,去年BBC就曾報導,英國疫情嚴峻時,蘇格蘭每天有2萬筆以上檢體要判讀,根本來不及,NHK也曾報導,日本就曾因通報系統問題,遺漏確診個案,WHO就有一份長達65頁的的報告,記錄從疫情開始到今年2月,世界各國針對國內確診數,因為時間差,加上人力不足,行政系統延遲,要駁斥各界蓋牌傳聞。
▼國外也有不少回溯確診情形。(圖/東森新聞)
(封面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