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建議民眾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來取代實聯制,但是發生許多狀況,引來不少民眾質疑到底有沒有用。有人就發現同一天的接觸時間一直改變,笑說難道程式也懂校正回歸?還有確診者安裝APP之後,至今都沒有出現接觸資訊。
臺灣社交距離App有了最新的比對結果就會響,中央建議用這個程式來取代實聯制,卻被民眾質疑,實際用處到底有多少。
民眾:「我沒有想到居然連這個,也會有校正回歸的狀況,就是它好像會不停調整。」
有民眾在確診之後,想透過App了解過去14天內,有沒有與個案接觸過,意外發現數據不斷改變,4月26號顯示24號接觸13分鐘,到了27號暴增成1小時7分鐘。
民眾:「我是他的接觸者,然後我接觸他最多,結果反而是先確診的人,資料完全都沒有出現。」
正好民眾的親密接觸者也確診,2個人的手機在這之前,就安裝臺灣社交距離App,結果另外一人到29號上午,都沒有任何接觸資料,另外還有不少人,突然開始收到自己10天前,與確診者有過接觸,但時間都是短短的幾分鐘。
資深媒體人黃揚明:「對一般民眾來講,只會造成恐慌而已,就是還要想半天,十天前我去了哪裡,這樣的工具,到底它的實際效應,會到什麼程度,我就覺得這個可能,很多民眾都是一個問號。」
臺灣社交距離App負責人詹仲昕:「確診個案去上傳他的資料,就是看當時的指揮中心,所認定他的傳染風險,範圍大概是多長,以前陣子來說十天是合理的,剛好可能是最後一天(上傳),跟這位民眾的裝置有接觸。」
面對諸多質疑,臺灣社交距離App負責人解釋,也強調都有聽見各方建議,持續改善缺失。
臺灣社交距離App負責人詹仲昕:「這次的話主要改版是兩點,第一點就是,讓民眾可以自主去,取消他的示警狀態。」
負責人也表示,每天都有跟中央開會討論App的情況,疫情變化之下,這款程式到底實不實用,民眾心中自有答案。
(封面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