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6日將是臺灣暌違3年能見到的月全食。此次大洋洲、澳洲中部及東部、紐西蘭全程可見。且此次月食相當特別,恰巧也是今年最大滿月,因此可以堪稱「超級血月」,血月常和不祥之兆劃上等號,這個消息也讓部分民眾擔心,希望「血月」不會是災難來臨的預兆。
台北市立天文館表示,今年首次的「超級月亮」在4月27日登場,而下一次出現超級月亮日期則是5月26日,比4月27日的滿月還要更大屬於「超級滿月」,同時還會出現月全食的血月現像,合併稱為「超級血月」。
中央氣象局也指出,26日發生的月全食,將於16時46分起,由「半影食始」揭開序幕,接著17時45分「初虧」、19時9分「食既」、19時19分「食甚」、19時28分「生光」、20時53分「復圓」,最後21時51分「半影食終」,月全食過程共歷時5小時又5分鐘,其中最精華的全食階段,位於19時09分至19時28分,計19分鐘。
▼月食發生的原理。(圖/翻攝自中央氣象局數位科普網)
超級血月也吸引許多天文迷關注,但血月常被認為有不祥之兆,從前血月過後,也曾發生數次重大的災害事件。分別是2003年血月後,大陸爆發嚴重的SARS疫情;2014年血月隔天,就發生造成304人罹難的南韓世越號沉船事件。
在3月29日時,有民眾看到紅色月亮,害怕發生不祥徵兆,氣象專家彭啟明當時也在臉書上說明,當晚「血月」發生的主因是米氏散射,大氣吹偏南風,西半部的污染物往北飄,造成北部污染較嚴重,天氣晴朗,加上空氣中的PM2.5顆粒和光化學煙霧等漂浮物很多,才會讓月亮看起來偏暗紅色。
▼彭啟明解釋為何有「血月」。(圖/翻攝自彭啟明臉書)
中央氣象局在兒童天文中也曾發文解釋,「為什麼月食時月亮是紅色的?」,表示月全食時,太陽光沒有照到月球,但月面卻還可以呈現紅色,理由是因為太陽光在經過地球大氣層時,藍色光會散射掉,但通過地球大氣的折射效應,陽光中的紅色光線會偏折到沒有陽光直照的月球表面,所以全食時的月亮看起來就是似血的暗紅色,這也就是月全食時的紅色月亮被戲稱為「血月」的原因。
▼月全食時會產生「血月」的原因。(圖/翻攝自中央氣象局數位科普網)
(封面示意圖/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