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表示,國內無新增病例,昨(2)日新增178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截至目前累計通報72,683例(含71,729例排除),其中443例確診,分別為352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7人死亡,428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
指揮中心指出,全球累計6,358,642例確診,分布於187個國家/地區;病例數以美國1,862,045例、巴西527,096例、俄羅斯423,741例、英國277,985例及西班牙239,932例為多;病例中378,941例死亡,以美國107,543例、英國39,369例、義大利33,530例、巴西29,937例及法國28,940例為多。
指揮中心再次提醒,民眾應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出門若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請全程佩戴口罩。自國外入境時,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應主動通報機場及港口檢疫人員並配合防疫措施;返國後應落實14天居家檢疫,如出現疑似症狀,請聯繫衛生局或各縣市關懷中心,並依指示就醫,切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就醫時,請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以供及時診斷通報。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這次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台灣在政府與全民的努力下,防疫有成。然而,面對國際疫情尚未緩解,用於新型冠狀病毒預防及治療的疫苗與藥物將是後續防疫工作的重要利器。
指揮中心指出,面對全球性的防疫需求,與其盼望國外能夠供應足夠的疫苗給台灣,我國必須要厚植自製疫苗的能力,以滿足國內的防疫需求,並且兼顧國際防疫合作。因此,在疫情發生初期,產學研界即啟動投入疫苗研發。例如,國衛院利用4種技術平台同步開發,最快在今(2020)年秋季即可進入人體臨床試驗;中研院開發的奈米疫苗,目前也正進行疫苗劑型與劑量的優化。前述兩個研究單位的成果均已與國內廠商洽談並啟動合作。此外,國內廠商所開發的疫苗也預計於今年底前可進入臨床人體試驗。同時,政府也不曾放鬆步調,持續提供相關輔導,已大幅縮短疫苗開發時程。
指揮中心進一步表示,新藥開發方面,國內學研界也積極研發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候選藥物,例如國衛院團隊已找到具抑制新冠病毒活性的化合物,從初步實驗結果顯示極具有開發的潛力及價值。中研院團隊篩選出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抑制劑,此強效的蛋白酶抑制劑,可在體外抑制新冠病毒複製。長庚團隊以及國衛院、預醫所團隊也分別找到單株抗體藥物,其抑制新型冠狀病毒能力高達90%以上。
▼(圖/東森新聞)
食藥署因應國內緊急公共衛生情事需求,協助疾管署依照藥事法取得疫情初期所需之檢驗試劑專案進口。同時預估疫情發展,超前部署國內檢驗試劑、藥品及疫苗需求,提供廠商依循類似於美國緊急使用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EUA)機制,提出檢驗試劑、藥品及疫苗之專案製造及輸入申請,截至目前為止,已核准4件檢驗試劑專案製造及19件檢驗試劑專案輸入。為積極扶植國內產業研發疫情所需檢驗試劑、藥品及疫苗,成立專業輔導團隊,盤點國內研發量能,提供諮詢輔導專線及專人輔導,提供至少22家廠商檢驗試劑專案製造輔導及10家藥品/疫苗查驗登記輔導。此外,預防疫情再襲,食藥署召開專家會議並依決議核准1件藥品之查驗登記申請。
指揮中心表示,繼口罩國家隊後,科技防疫國家隊亦儼然成形,結合產官學研的儲備量能,因應疫情再次發生時,台灣有足夠的自我保護能力,也能持續對全球防疫有所貢獻。
(封面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