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自己擔?食安受害者求助無門 專家組權促會

聽新聞

每當有食安事件爆發,就會有一群受害者深陷恐懼與無助之中,但多數民眾只能自行承擔後果,相關權益到底該如何保障,一直備受外界關注。跨專業領域專家昨(18)日組成「食安及受害者權益促進協會」,盼監督國家政策,維護受害者權益。然而,面對黑心食品,國人又該找誰解,該尋求誰來當軍師,也是大家相當關注的議題。

台灣最早期的食安重大事件,可以追溯至1979年震驚社會的「多氯聯苯米糠油事件」,又稱「台灣油症事件」或「米糠油事件」,根據官方的統計資料,約有2000多人受害,對民眾健康產生重大影響,卻因為廠商宣布破產,導致求償無門,一直到2009年台灣油症受害者支持協會成立,才協助受害者爭取權益。

 

後來台灣發生多次食安事件,包含2008年台灣受到大陸毒奶粉的波及,爆發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造成多位幼童腎臟結石,因當年底國際衛生組織召開的專家會議作出「因果關係不易建立」結論,因此受害幼童同樣無法求償,政府也未針對受害者日後的健康照護,建立追蹤照護機制;到了2011年發生塑化劑事件,受害者訴訟求償,卻因法官參考食藥署所發行、違背毒理學原理的手冊,判決按發票賠償,後續也無健康照護,另外還有2015年發生工業用碳酸鎂摻入胡椒粉、2018年瀝青除毛黑心豬頭皮等等。

 

有鑑於受害者多只能自行承擔,缺乏照護機制,跨專業領域專家組食安及受害者權益促進協會,盼監督國家政策,維護受害者權益。

 

▼台灣過去發生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對國人健康產生重大影響。(示意圖/PIXABAY)


籌備會主任委員廖脫如也是油症受害者,她表示,因長期攝食受污染的食品,身體出現很多狀況,甲狀腺也切除,罹患三高等慢性病,一累就會暈眩,尤其對下一代健康也產生風險,且近年台灣發生多起食安事件,民眾可能在不自覺狀況下就把有毒物質吃下肚,影響身體健康,過去政府沒有相關健康照護機制,也缺乏救濟補償,成立協會有助持續監督和倡議。

 

食品添加物百百種,政府稽查人力有限,若遇見食安問題又該如何自救,成為一大難題,消費者除了抗議,或是要求退錢,似乎也束手無策。近年中央則是積極推動「食安五環」,包括源頭控管、重建生產管理、加強查驗、加重惡意黑心廠商責任及全民監督食安等五大面向,其中強化輸入食品的源頭管理,是食安五環首項政策「源頭控管」的重點工作之一,衛生福利部從2014年起,陸續公告特定類別產品實施系統性查核,出口國必須通過系統性查核後,食品藥物管理署才會受理該國產品輸入查驗申請,並經查驗合格後,才准予輸入。

 

食品藥物管理署目前已實施系統性查核的產品範圍,已涵蓋所有動物性產品,包括肉、乳、蛋、動物油和水產品。至於,檢舉黑心食品何處去、消費爭議找誰解、公司受食安事件波及誰來當軍師等等問題,政府也設立首支跨部會全國食安專線「1919」,民眾若有陳情、申訴及諮詢需求,以市話或手機直撥1919,可得到即時服務與處理,更可藉由公開、便利的檢舉機制,擴大全國食品安全防護網絡。

 

▼維護食品受害者權益,食安及受害者權益促進協會成立了。(圖/翻攝自陳曼麗立法委員(環保 生態 再生能源)臉書粉絲專頁

 

其中,檢舉部分,食藥署表示,民眾的檢舉資訊由專人錄案管理,並採全程錄音、密件登錄方式受理,以保障檢舉人權益,所有檢舉案件均依標準作業流程辦理,如涉刑事案件,通報高檢署,轉由地檢署指揮地方政府辦理;未涉刑事案件,轉知地方衛生局或權責單位辦理;針對高風險案件,則密切追蹤,並定期回報處辦進度。

 

然而,隨著時間流逝,也許有些食安事件已逐漸被國人遺忘,但大家仍應一起努力嚴加把關,以確保食品衛生安全,才能「吃的安全」,讓食安悲劇不再發生。

 

(封面示意圖/PIXABAY)

食安 黑心食品 協會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