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相當知名的美食曼波魚,現在疑似因為濫捕,數量減少,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而且還是最危險等級,中研院教授鄭明修也感嘆,台灣的海洋文化,不該只是「海鮮文化」,如果效法印尼峇里島 水晶灣,將曼波魚變為船觀賞用的觀光魚種,對海洋永續發展,才最有幫助。
新鮮曼波魚放入鍋內,大火快炒,陣陣香氣撲鼻而來,放入口中,饕客們臉上全是滿足笑容。顧客:「肉質非常脆、嫩,然後滑滑的。」曼波魚,一直以來是花東必吃美食,但未來還吃不吃得到,恐怕成了未知數。也被稱作是翻車魚,尤其腸子被叫做龍腸,一斤喊價4000元,不過疑似因為價值高,過量濫捕加上這幾年,當地推廣曼波魚祭,曼波魚數量變少,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最新公布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而且還是最危險等級。走進魚市場,魚販攤位也不見曼波魚蹤跡,但對此漁會總幹事出面解釋。
花蓮區漁會總幹事王鐙億:「牠都是生活在120米以下到800米以上水深,所以這條曼波魚要捕撈並不容易,花蓮的量比較大占95%的產量,但牠的量不足以影響到,曼波魚瀕臨絕種的一個危險的境界。」
總幹事也說曼波魚屬於洄游魚類,每年6千到1萬2千尾,隨著黑潮移動,全球五大洋都有分布,但中研院教授鄭明修,則認為台灣的海洋文化,不該只是「海鮮文化」,什麼魚都拿來吃,如果效法印尼峇里島水晶灣,將曼波魚純做觀賞用,不捕撈也不吃,觀光收入反而更可觀也能永續海洋保育,以免讓曼波魚成為花東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