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持刀刺警的嫌犯患有精神疾病,但兩年前卻自行停藥,醫師表示有很多人不了解,以為有精神疾病就有暴力傾向,也讓患者本身和家人不願面對,擅自停止服藥,像是思覺失調症,如果沒有好好接受治療,犯罪比例比一般人多三倍,因此有學者也希望政府能建立出社會支持系統來幫助他們。
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為甚麼是我。」
近幾年透過戲劇,很多人開始對精神疾病有了更多關注,但缺乏更進一步認識。
身心科醫師黃偉俐:「刻板印象,或者說不了解這個疾病,我覺得現在才是目前最大的問題,所以怎麼樣讓病人好好接受治療,就像我講的,你沒有好好接受治療,是正常人三倍。」
▼身心科醫師黃偉俐認為,目前精神疾病最大的問題是社會不了解這個疾病。(圖/東森新聞)
在台灣患有憂鬱症的患者大約20%,躁鬱症3%,近期常被提起的思覺失調症則占1%,2017年健保花費排名更首度入榜,花費127億元就醫人數13.4萬,但實際上沒有接受治療的,還有很多。
身心科醫師黃偉俐:「家屬不願意去講,或者他(病患)本身不願意去面對這樣的事實,結果呢,反正是把憂鬱症和躁鬱症的患者拖下去陪葬。」
近年來調查研究,也證實部分精神疾病是有遺傳關係,而且服藥後的副作用,也不會像戲劇裡面這麼誇張。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系副教授詹昭能:「你要把一個小孩扶養長大要整個村的人,那其實如果要照顧好一個精神疾病的患者,其實也類似需要整個系統的動員。」
▼社會心理系副教授詹昭能認為,照顧精神疾病的患者需要建構一個社會支持系統。(圖/東森新聞)
各地方政府機關都有針對身心障礙和低收入戶提供補助,藥物也有健保,但學者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建構出一個社會支持系統。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系副教授詹昭能:「每次發生類似案件的時候,大家就會把他當成是社區的一個不定時炸彈,給他貼上很強烈的標籤,這樣子作,其實是很不利於對這類的患者接近或就醫。」
不只是金錢上的補助,從教育出發讓大家認識到精神疾病,也能讓患者更願意敞開心胸接受治療。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系副教授詹昭能:「我們到底做了多少事情,讓這類的事情,這類的人,不再發生。」
(封面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