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有許多生物都是交配過後就會死亡,一生彷彿只為了繁殖而存在,昆蟲界裡最廣為人知的驚悚片主角就是螳螂,在交配過程中,為了讓胚胎有足夠的營養,母螳螂會吃掉公螳螂,而公螳螂在頭部被啃食的狀態下,還會繼續進行交配的行為,確保受精。
研究發現,母螳螂受精後,便會吃掉公螳螂,並以「性食同類」的方式將公螳螂含的養分傳給下一代,由於母螳螂通常都會從頭開始進食,因此公螳螂的頭部會先被啃完,神奇的是,公螳螂在頭部被啃食的情況下,依然能繼續交配,甚至會因為頭部中樞神經被啃食,受刺激後射出大量精液,增進物種的繁衍成功率。
▼公螳螂願意為了下一代犧牲。(示意圖/Pixabay)
為了確定這項觀察結果的真實性,英國皇家學會將可追蹤的放射性胺基酸植入蟋蟀體內,餵食給公螳螂,再讓這些公螳螂與母螳螂交配,結果發現吃掉公螳螂的實驗組,將90%的氨基酸貢獻給了後代,公螳螂存活的對照組則僅貢獻了精子中的25%養分,因此證明了公螳螂的養分可以藉由「被吃掉」傳到下一代。
此外,吃掉公螳螂的母螳螂可以產下88顆卵,沒有吃掉公螳螂的母螳螂則產下約37顆卵,差異非常大,不過,並不是所有品種的公螳螂在交配時都會被吃掉,而存活下來的公螳螂可以繼續肩負交配的責任,也算是一種繁殖優勢。
(封面圖/示意圖/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