痠痛貼布貼5年險截肢!竟是「腳中風」惹禍

聽新聞

75歲劉伯伯,5年前開始右腳行走感到疼痛,以為是足底筋膜炎,不僅自行購買痠痛貼布,更不斷換穿氣墊鞋想改善,但症狀卻日益嚴重,到今年起走路只能仰賴拐杖,且走走停停、愈走愈短,才出門走5分鐘就無法前行。4月初劉伯伯突發右下肢冰冷、發白、倍感痠痛及抽痛,至醫院急診發現為血塊脫落阻塞血管,造成下肢動脈栓塞(俗稱〝腳中風〞),且已有肌肉組織壞死。所幸在心血管中心內外科醫師共同評估風險後,使用新式「EKOS微導管震波溶栓」治療,順利清除血栓,已可自行行走,擺脫拐杖及痠痛貼布。

 

腳中風不可輕忽 小心延誤要截肢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張嘉修醫師推估,劉伯伯因年紀較大,且不知本身有高血壓未用藥控制,經過此次住院檢查發現,已併發有心房顫動及降主動脈脆化剝離,血管剝離後在血管夾層形成血塊,掉落後引起血管阻塞,發生缺血,造成下肢疼痛及組織壞死,所幸及時處理,免除截肢風險。

引發下肢動脈栓塞 老人、三高是族群

張嘉修醫師指出,俗稱〝腳中風〞的下肢動脈栓塞是周邊動脈疾病,隨著老化,血管動脈硬化或併有血栓形成,導致血管狹窄或阻塞,如阻塞發生在冠狀動脈會產生心肌梗塞;發生在腦血管則造成腦中風,如發生在下肢動脈,則為下肢動脈栓塞。

一般而言,容易引發下肢動脈栓塞的危險群包含:40歲以上中老年人、缺乏運動久坐不動者、高血壓、血脂、血糖等三高患者、長期抽菸者、有冠狀動脈家族史者及體重過重者,這些危險群約有1/3者會有間接性跛行症狀,即走路時走走停停、愈走愈短、痠及抽痛加劇,甚至出現下肢突然冰冷、發白。其中5%~10%的患者會有足部潰瘍、皮膚壞死症狀,5%的患者在5年內會面臨截肢,不可輕忽!

先行求診心臟科 新式導管手術可救命

張嘉修醫師指出,如出現下肢動脈栓塞症狀,要儘快求診於心臟科醫師,透過周邊動脈超音波、血管攝影等檢查,確認病灶發生處及範圍,治療方式大致可分為藥物治療、傳統開刀手術及新式「EKOS微導管震波溶栓」導管手術治療。

新式「EKOS微導管震波溶栓」導管手術,僅由病人鼠蹊處穿刺一個約2mm小傷口,將帶有震波晶片的微導管伸進動脈栓塞內,利用震波將栓塞物結構變得鬆散,輔予血栓溶解劑治療,不僅傷口極小、減少出血風險,且住院時間短,溶栓成功率更可達9成以上。

 

【延伸閱讀】C型肝炎治療大變革 除療效更重安全性


※本文經健康醫療網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原文連結:痠痛貼布貼5年險截肢 原是"腳中風"釀大禍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痠痛貼布 截肢 腳中風 釀禍 健康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朝野開戰Live/防選罷法三讀!綠委破窗佔立法院議場

朝野開戰Live/防選罷法三讀!綠委破窗佔立法院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