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練的包著餃子,她是哈爾濱人,出生醫生世家,但張同凝為愛遠嫁台灣,放棄原有的整型外科工作,甘心當起家庭主婦。不料原本在工作巔峰的先生,因為工廠倒閉,幾乎ㄧ夜之間負債四千多萬,在台灣學歷又不被認可,卻沒有打倒張同凝,她發揮北方人的專長,結合醫生的專業,研發養身餃子,用家傳的餃子活逆轉了自己的人生路。
▼(圖/東森新聞)
原本是整型外科醫生的張同凝,因為一次廣東出差,順手借了一條羊毛褲給先生宋中魁,牽起了緣分嫁來台灣,沒想到卻在懷第三胎時,先生的工廠倒閉了,一口氣負債四千多萬,為了還債、支撐家計,張同凝想到了家鄉味,她說:「教會聚會時,我包的餃子,ㄧ定會被搶光。」在姐妹的鼓勵下,開始用餃子找到了一條新的道路。
▼(圖/東森新聞)
後來張同凝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用穀物、蔬菜包「醫師級的水餃」,就在一次參加健康年菜創意比賽,一個半路出家的家庭主婦,竟然靠餃子擊敗眾多五星級飯店的主廚,奪下冠軍,這才決定了走上開餐廳之路。
▼(圖/東森新聞)
會包進滿滿好料,其實是跟父親有關,張同凝回憶,在文革時期,父親被懷疑是間諜特務,被抓起來關,她說:「每次去看父親的時候,只能送一樣食物,不能送太好的。」媽媽就想到包餃子,餃子裡面就可以包各式各樣的食物 :「蝦子什麼都包在裡面,不會發現。」所以就會想到餃子裡可以包很多好的東西。
▼(圖/東森新聞)
來台灣20多年,從手術台走向料理台,自己了有能力也希望回饋,談起店裏一位員工,他曾經住過精神病院,進過監牢,剛來工作的時候是有被害妄想症,甚至不敢吃他們的食物,但用心一路相處,到現在就像家人一樣彼此信任;回顧這一路,人生從低谷翻身後,才知道這ㄧ顆顆餃子,連結著生命中所有情感。
往下看更多新聞。
靠著一張張薄薄的蔥油餅,不僅撐起了一個家庭,而且還清了數千萬的債務。在新竹有間很特別的40年老餅舖,他的蔥油餅加蛋跟一般的很不一樣,甚至還有客人問他要不要申請專利。老闆陳德民年輕時做砂石車生意被惡意倒債,在最落魄的時候,媽媽給了他錢買小貨車重新開始,賣的是從小媽媽家傳灌蛋蔥油餅。沒想到全年無休的努力工作還債卻換來相伴妻子血癌離世,撐過一路艱困的他,回憶起每個片刻都是眼眶泛淚。
▼(圖/東森新聞)
年輕時的陳德民當砂石車老闆月入數百萬,遇上砂石風暴瞬間被倒債六七千萬,不但賠上之前賺的錢,砂石車也都全數拿去抵債,走投無路時只有媽媽給了他8萬,一句:「去做老本行,賣蔥油餅吧。」從此開始還債人生,全年無休拼命工作,一個最直接的想法,用時間換取金錢。提起第一天出去擺攤的情況記憶猶新,媽媽、姐姐、老婆陪著他一起壯膽,4人一整天只賣了一個韭菜盒子,收入只有25元。
▼(圖/東森新聞)
為了還債全年無休的開著攤車賣蔥油餅,不管是921大地震或是刮颱風下大雨,水都淹到了膝蓋也不曾休息,每天堅持賣完才會回家,卻沒有想到生意才漸漸有起色,妻子卻突然在擺攤時三度無故冒冷汗、眼睛看不見,說到這些一切都彷彿歷歷在目的他說:「一驗了骨髓才知道她已經被細菌感染到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血癌末期。」
▼(圖/東森新聞)
為了兼顧蔥油餅生意與妻子住院治療,他展開兩頭燒的醫院人生,白天做料下午擺攤,到了晚上趕去醫院幫妻子洗澡餵她吃藥,凌晨才從台北開回新竹。他說:「 那一年八個月,在有一次我帶她去台北去回診的時候,她就回不來了。」過世前妻子還惦記著未能跟他一起打拼做生意。
▼(圖/東森新聞)
自幼靠母親賣蔥油餅拉拔長大,從和麵、揉麵、桿麵到切蔥,所有的環節全部都手工製作,回憶起母親的堅持他說:「我母親教我,做蔥油餅的時候,任何一個步驟都不能更改,你少了一個步驟沒這個味道,多了一個步驟這味道走樣了」。她常說『揉麵要三光』,就是麵得揉到麵糰光、手光、麵板也要光,一點黏糊都不行」。而獨特的灌蛋法,將蛋液灌入蔥油餅中蒸熟,吃起來軟Q不油膩,更是店裡的招牌明星。沒想過自小就跟著母親學習到的好手藝,竟走投無路時的唯一救星,才明白了母親的愛,才是一路支撐他突破重重難關的最大力量。
▼(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