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就毀容!皮膚10秒潰爛畫面曝光 恐怖隱翅蟲大爆發

夏天來臨,南臺灣連續大雨加上濕熱天氣,全台「隱翅蟲」大量出沒,不過許多人看到有蟲子在身上,下意識動作會以拍打的方式處理,但隱翅蟲真正危險的是牠的體液,萬一接觸到皮膚,恐會造成皮膚發癢、紅腫潰瀾,因此醫生也提醒民眾,如果看到不明小蟲子停在身上,可以用吹的方式驅趕,千萬別亂拍。

▼(圖/翻攝自臉書爆廢公社公開版)


▼(圖/翻攝自臉書爆廢公社公開版)


一名女網友日前在臉書社團「爆廢公社公開版」發文,提到自己疑似被某種蟲咬了,但因為皮膚科休診並沒有馬上就醫,她透露一開始會痛,後來變癢,且原本有多顆小水泡,但破了就呈現白色稠狀,不少網友看了都直說「是隱翅蟲,建議快去急診」,也有人曬出照片,表示自己前幾天才被咬到過,但提醒不要動手抓,水泡破了會更難好。

▼(圖/翻攝自臉書爆廢公社公開版)


▼(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事實上,夏季是隱翅蟲最常出沒的季節,臺灣常見為褐毒隱翅蟲,特徵包括身體為橘黃色,頭、胸及尾部為鐵青色,所以又稱「青螞蟻」,牠們喜歡棲息在水田、草地及樹林中,有趨光習性,常在晚上飛入有燈火的地方,雖然隱翅蟲並不會螫人,但牠們的體液具有隱翅蟲素,會對皮膚產生刺激,一旦接觸10~15秒就會引起發炎反應,患者會感到灼痛,皮膚起泡及潰爛,又稱「隱翅蟲皮膚炎」,對此,皮膚科醫生提醒民眾,不要亂拍身上的蟲子,可以用吹或驅趕的方式來處理。

(封面圖/翻攝自臉書爆廢公社公開版、貼圖/Hiking授權使用)

往下看更多相關新聞!

掃墓千萬要小心,被這種蟲咬一口恐怕就回去見祖宗。清明連假,民眾外出遊玩時要提防草叢中的「恙螨」,伺機攀附經過的動物或是人類身上,若不幸遭到叮咬可能會產生「8大」症狀,叮咬處會出現焦痂,如未適當治療,致死率更可高達60%。

▼(圖/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科長陳少卿指出,恙蟲病潛伏期為6至21天,被恙蟲叮咬後有8大症狀可能產生,如突發且持續性的高燒、頭痛、背痛、惡寒、盜汗、淋巴結腫大,還可能併發肺炎或肝功能異常。而被恙蟲叮咬到的地方會出現「無痛性」焦痂,一週之後皮膚還可能產生紅色斑狀丘疹。

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資料顯示,截至107年3月26日為止,全台恙蟲病共確診67例,以台東縣20例最多,其次為花蓮縣12例以及台中市6例,台北市則有2例確診,但感染地皆為外縣市(宜蘭及新北)。而恙蟲病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歷年通報數自4至5月開始上升,6至7月達高峰,9至10月出現第二波流行。

▼(示意圖/取自維基百科 )


提醒民眾,這段期間外出遊玩盡量避免進入樹叢或是草叢,多穿長袖衣褲、靴子、手套等配件,皮膚裸露部位也可以塗抹經衛福部認可的防蚊液,以減少被恙蟲附著叮咬的機會,若不幸發現自己有相關症狀發生也要盡速就醫。

隱翅蟲 皮膚 潰爛 悶熱 東森新聞雲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