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阻塞是血管中發生血塊凝結而影響了循環,且與腦中風和心肌梗塞密切相關,而且這種症狀通常在血管阻塞達到70%之前,可以說是通常都毫無症狀,沒辦法提早發現,而為了及早發現血管阻塞問題,心臟外科醫師甘宗本也分享了三個自我檢測的方法。
台北榮總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甘宗本在《健康晚點名》節目中指出,有三個自我檢測血管阻塞的方法,第一個是要注意四肢的溫度差異,如果發現一隻腳溫暖、另一隻腳冰冷,這可能是血管阻塞的徵兆;第二個最客觀的方法是測量雙手的血壓。甘宗本指出,一旦發現兩隻手的血壓差距超過20mmHg,就應立即就醫檢查,因為這可能表示血壓較低一側的血管存在堵塞或狹窄的情況。
甘宗本也示警,若血壓異常不要過於驚慌,應先休息10分鐘再量第二次,血壓測量應遵循「722原則」,即一週量7天,每天早晚各量一次,每次要量兩回合。
第三個方法是摸脈搏,民眾可以將兩根手指輕放於手腕處檢查脈跳,如果感受不到明顯脈跳,需提高警覺,同樣地可以在足背最高位置輕觸檢查脈搏,但甘宗本提醒,有些年輕女性因血管較纖細,可能摸不到足背脈搏,不一定有問題。甘宗本也建議,若發現雙腳粗細差異或溫度明顯不同,應盡快就醫,一旦發現兩邊不對稱且突然出現異常,都應引起重視,不可掉以輕心。
此外,新竹台大分院過去也曾指出,深部靜脈栓塞就是深層的靜脈因為血栓造成阻塞,而深部靜脈栓塞初期症狀常常不明顯,後續會因栓塞加劇而出現患肢腫脹、疼痛及發熱等症狀,常見症狀包含患肢疼痛感、水腫、腿圍變大、小腿腹壓痛等,在急性期可能併發蜂窩組織炎。
竹台大分院說明,急性靜脈栓塞甚至可能因為組織急性水腫,造成患肢組織內壓力過高,進一步導致動脈血液循環受阻,使患肢缺血壞死,若不及時處理甚至可能導致截肢、致死,提醒民眾務必注意身體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