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已經蟬聯台灣10大死因之首30多年,其中「胰臟癌」更是位居癌症死亡率高的前十。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分享,一名40歲女性平時不菸不酒,但在公司體檢抽血時,發現「胰臟癌指標」異常升高,未料,再透過斷層掃描後,驚見一顆3公分的胰臟腫瘤,高度懷疑是胰臟癌,相當驚人。
林相宏日前在臉書粉專「胰臟醫師 林相宏 禾馨民權內科診所」中發文分享,雖然胰臟癌能夠靠抽血篩檢出,不過,通常診斷罹患胰臟癌後就為時已晚。對此,林相宏表示,曾有一名40歲女性,平時沒有不良嗜好、不菸不酒,「平常食慾就不是非常好,不過體重也沒有明顯下降,肚子頂多偶而一點點不舒服,也沒有什麼特別疼痛,背部也稱不上有什麼不對勁,就是像一般的腰酸背痛」。
林相宏說道,沒想到,該女性在某次公司體檢抽血時,意外檢查出胰臟癌指標異常升高,「高達160 u/ml(正常< 37)」。過後,她再近一步深層檢查,「斷層掃描一掃,慘了,居然有一顆3公分的胰臟腫瘤」,甚至驚見肝臟、脾臟都有陰影,疑似癌細胞擴散,「高度懷疑是胰臟癌」。對此,林相宏猜測,該女罹患胰臟癌的唯一風險,「只有媽媽有糖尿病,其他家族史不清楚,像這樣的病例,臨床上其實不時會遇到」。
林相宏指出,事實上,有7成的胰臟癌在早期時是無症狀,「運氣好的少數腫瘤,引起胰臟發炎、肚子會痛,或是阻塞膽道,引起黃疸,臉色發黃」,否則要靠症狀早期發現胰臟癌,是一件很難的事,「就像這個病人,其實症狀也是不明顯」。
林相宏提及,雖然胰臟癌能透過胰臟癌指標發現,不過,在臨床上其實不好用,「如果胰臟癌指標異常,最後得到胰臟癌的機率是小於百分之一(0.9%)。罹患胰臟癌的病患,胰臟癌指標上升的比例也只有80%」,尤其早期胰臟癌上升的比率更是少之又少,但若是指數持續緩慢上升到超過100,仍要多加留意。其中,林相宏也提醒,若想要早期發現胰臟癌,「絕對要從高風險族群,還沒有症狀時候就開始篩檢」。
1.胰臟癌家族史,此種病患發生胰臟癌的年紀往往較年輕,常常小於50歲。
2.特定遺傳基因突變者 除了胰臟癌外,同時也容易罹患乳癌、卵巢癌、大腸癌。
1. 抽菸 約佔患者30%。
2. 喝酒。
3. 糖尿病 注意約有8成的患者,診斷胰臟癌時會伴隨有新發現的糖尿病或是血糖偏高的現象。
4. 肥胖vBMI>25 尤其>30更危險。
5. 飲食習慣,喜歡高動物性油脂,常吃紅肉或是加工肉品,缺乏蔬果等膳食纖維。
最後,林相宏也表示,透過腹部超音波、磁振造影MRI、斷層掃描CT及內視鏡超音波EUS,可以準確篩檢出胰臟癌,「針對早期小於2公分的腫瘤,無疑還是內視鏡超音波EUS最準確,搭配舒眠內視鏡,無痛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