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樓梯爬到五樓都沒問題,隨著時間推移,竟沒力氣爬到三樓?病友若是出現乾咳、易喘、常覺疲累症狀,小心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導致體內的肺功能減退!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系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症狀為關節慢性疼痛以及變形,在台灣推估有18~20萬名病友,其中約有15%的病友在20年內會併發間質性肺疾病, 若無規律接受治療將引起肺纖維化,導致 10-20% 的死亡率,平均生存期僅有5-8年,顯見肺纖維化的檢測與治療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照護的重要性。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科主任 許鐘元主任。(圖/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科主任許鐘元醫師表示,類風濕關節炎的病友,除了關注關節的治療以外,肺部的影響一定要特別注意,尤其是有併發肺纖維化的這一群病友,死亡率特別高。臨床上對於類風濕關節炎病友,也會建議趁症狀還不是太明顯時,先做肺部相關檢查,確認有沒有間質性肺疾病與肺纖維化的情形,才有機會降低死亡風險,延長存活期。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疏於定期檢查肺部,肺功能大幅下降,最後喘到需以輪椅代步。(示意圖/非當事人)
許鐘元醫師分享一位長期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友,一開始出現併發間質性肺疾病症狀時,肺的狀況便不太理想,在積極在治療之下,肺部情形獲得改善呈現平穩狀態。後續病友因年紀已大且伴隨失智症狀況,住到安養中心後即未定期回診追蹤,直到一次住院,發現除了關節炎發作之外,肺部影響範圍也明顯擴大,甚至出現肺纖維化與肺功能急性惡化的情形。許鐘元醫師進一步表示,一般來說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友合併間質性肺疾病若沒有好好治療,一年大概會掉200ml的肺功能,而這位病友,更是不到一年就掉了快400ml,喘不過氣的症狀相當嚴重,甚至原本還可以正常走路,到後來只能倚靠輪椅代步。
▼建議病友定期檢查,接受治療。(圖/Pexels)
許鐘元醫師提及,目前類風濕性關節炎遇到間質性肺疾病,治療有兩大方向,其一是免疫相關的抗發炎治療,另一部分就是直接使用抗肺纖維化的藥物,抑制與纖維化相關之生長因子,避免持續惡化,也能協助病友維持生活品質。
間質性肺疾病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忽略,且病友普遍病識感低,導致錯失早期治療的最佳時機,許鐘元醫師提醒,自體免疫疾病病友在確診當下應立即安排肺部功能相關檢查,每三到六個月定期安排肺功能檢測。除此之外,55歲以上、長期抽菸、胃食道逆流或長時間處在有害物質工作環境中者,也是特發性肺纖維化高危險族群,呼籲民眾留意「咳、喘、累」等間質性肺疾病典型3症狀,定期安排肺功能檢查之外,更要建立「聽診後背下肺葉」完整檢查觀念,只要早期發現、治療,至少能夠穩定控制肺纖維化,延緩肺部不可逆惡化。
(封面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