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將襲!重症醫示警少做2件事:嚴重恐失溫猝死

聽新聞

近日北台灣明顯濕冷,且根據氣象報導指出,此週週末(17、18日)將出現入冬後的首波寒流,北台灣低溫可能將下探10度以下。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表明,氣溫驟降前民眾應做好保暖準備,寒流起碼要做到「10件事」,並避免錯誤的保暖行為,造成身體急性傷害。

▼預防寒流10大措施曝光。(圖/潮健康)

▼預防寒流10大措施曝光。(圖/潮健康)

 

北部低溫將降至10度以下! 醫:寒流來襲前做好「10大措施」

飲食方面,黃軒醫師建議每天至少吃一餐「熱食」,湯麵、熱湯等皆可適度食用;不過要注意過於滋補的羊肉爐、薑母鴨、人參雞等鍋物不要過量、以免「補過頭」影響身體,麻辣鍋等湯頭更要節制,避免將過多的鈉含量與油脂吃下肚。另外,建議多攝取蔬菜與水果,幫助體內的核心體溫升高。

至於出門在外,衣著的挑選也須謹慎。穿著上可先以輕薄的內衣或發熱衣為基底,搭配親膚性高的針織毛衣維持體溫;最外層則可搭配羽絨衣及風衣,以三層穿搭為主,可視溫度變化增減衣著。另外,透過襪子保暖對於慢性病患或末梢血管病變族群至關重要,建議選擇密封度良好的鞋襪,或選擇IPX-8以上防水等級的鞋款,避免因下雨、吹風導致下肢暴露於濕冷環境。

黃軒醫師提醒,民眾切勿認為在室內就不會有失溫的危險;事實上就寢前更要做好保暖工作,例如棉被應具備保暖、禦寒的功能。若棉被不足以禦寒,則可穿著發熱衣、長袖內衣或毛帽入睡。衣物若過於冰冷、無法晾乾,穿戴前應用吹風機吹乾、並用除濕機全天候除濕。

「早上時身體體溫處於全天的高峰,此時穿著濕冷的衣物,可能會導致身體降溫速度變快、引起失溫的風險!」

 

保暖小物不建議睡覺使用!  醫曝3物件恐有「灼傷」風險

 

居家保暖方面,黃軒醫師表示,如欲需要使用電暖器,附帶風扇的對流款式可加熱整個空間,會是比較好的選擇。電暖器置入安全開關,如果翻倒可自動關閉減少危險,也要謹記遠離兒童或寵物。天冷時仍可維持運動習慣,可在健身房或進行室內鍛鍊,例如跳繩、伏地挺身,幫助身體發熱。

除了電暖器之外,民眾亦可適度搭配保暖小物,例如手套、耳罩、口罩、圍巾、暖暖包等,目前有許多電熱毯、暖枕、暖手蛋,都附有USB充電功能,但並不建議在睡覺時使用,避免夜間時電子產品溫度過高,造成皮膚灼傷。

▼天冷做兩行為恐會對身體造成危害。(圖/潮健康)

▼天冷做兩行為恐會對身體造成危害。(圖/潮健康)

寒流來少做「這2件事」!  重症醫警告:最嚴重恐失溫猝死

不少民眾認為抽菸或飲酒可以保持身體的溫暖,事實上在冬天這樣做,反而有潛藏的高致死風險。黃軒醫師舉例,以抽菸來說,冬季時人體感官較為遲鈍、麻木,抽菸者往往因受不了寒風而大口吸菸,吞下比平常多出好幾倍的有害物質,導致血管收縮劇烈,無形中使血管變窄、變硬、變脆,升高血壓,增加中風與心肌梗塞風險。

而酒精雖然能刺激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產生溫暖的感覺,不過其帶來的溫暖感受並不能持久;相反地,酒精將導致體表血管舒張、鬆弛,使體熱的散發程度加快。在這樣的狀況下,血管來不及收縮,身體禦寒能力反而下降,更容易受寒、感冒,甚至增加失溫與猝死機率。

寒流來襲,民眾要謹記少碰菸酒,衛福部國健署也提醒,夜間與清晨時體溫較低,睡覺前應將保暖衣物備於床邊,半夜或早上起床,應先在床上活動四肢或伸展暖身,促進血液循環、早起時也可多喝溫熱開水。慢性病患者或長者如有身體不適的狀況,應盡速就醫治療,避免心血管或三高問題惡化影響其他器官。

寒流來襲,民眾要謹記少碰菸酒。(示意圖/Pixabay)

▼寒流來襲,民眾要謹記少碰菸酒。(示意圖/Pixabay)

延伸閱讀:
北部氣溫驟降! 出門沒做到「8件事」 當心中風、心血管疾病爆發
天冷泡湯差點沒命? 吃鍋等於「虐待心臟」? 醫師籲入冬前做好「3大準備」

●以上言論不代表東森新聞立場。
文章來源:入冬後首波寒流將來襲! 重症醫呼籲少做「2件事」:最嚴重恐失溫猝死
由《潮健康》授權轉載。

(封面示意圖/東森新聞)

寒流 氣溫 保暖 醫師 健康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朝野開戰Live/防選罷法三讀!綠委破窗佔立法院議場

朝野開戰Live/防選罷法三讀!綠委破窗佔立法院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