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肝若好,人生是彩色的;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也因為肝生病時不會出現顯著不適感,被稱為沉默的器官。70年代時,台灣更因為有高達80%的國人感染過B型肝炎,被稱為「肝病之島」。有醫師提醒,若是先天帶原者過度操勞,可能會引起急性肝炎。
▼台灣曾被稱為「肝病之島」。(示意圖/Pixabay)
醫師張振榕在節目《健康2.0》中提到,台灣的B肝帶原者約有200至300萬人,C肝則有80至100萬人,因此肝病可說是「國病」,他接著指出,若帶原者加上後天過度操勞,恐怕會引發急性肝炎,甚至惡化成猛爆性肝炎,後果不堪設想。
張振榕提到,自己遇過一個本身為B肝帶原的病患,每半年會進行一次抽血追蹤,以及超音波檢查,而他的職業是半導體工廠的作業員,需要24小時輪班,近期因疫情緣故,該名作業員要求多加點班,希望能把薪水拉高,沒想到在日夜操勞下,他的食慾突然變差,同時感到噁心想吐,甚至腸胃脹氣,於是便前往診所就醫。
▼作業員食慾變差,甚至感到噁心想吐。(示意圖/photoAC)
雖然病人的抽血狀況一切正常,但張振榕感到不對勁,因為對方服藥後,效果很差,便再多抽了一次血,「我們正常人肝指數一般是40 40,他來抽血的時候已經是800 900了」,整整高出正常人20倍之多,於是張振榕再給病患加驗B肝病毒量,發現約有8000萬至9000萬這麼高,於是確定病患B肝急性發作,後來靠服用抗病毒藥物2、3周,才將肝指數壓下。另外,醫師范泉山也在節目中補充,猛爆性肝炎通常好發於「容易吃土的年紀」,也就是20歲至40歲之間,因為這個年齡層免疫力最強。
▼病患持續服藥2、3周後,肝指數終於慢慢下降。(示意圖/Pixabay)
依據衛福部死因統計,每年約13,000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全國主要死因的第9位,肝癌則為全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 國人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的肇因主要為B型肝炎及C型肝炎,據調查,死於肝癌的病患中,約有70%的人為B型肝炎帶原者,而20%為慢性C型肝炎感染者。B型肝炎帶原者如持續有肝炎的發作,有15-20%會發生肝硬化,大大增加肝癌的發生率;而C型肝炎病毒感染至少會有一半以上變成慢性肝炎,其中約20%會導致肝硬化,而肝硬化者每年有3-5%會變成肝癌。
B、C型肝炎主要是藉由體液或血液,經由親密接觸、輸血、注射等途徑而傳染,一般分為垂直傳染及水平傳染兩類。
1.垂直傳染:指帶原的母親在生產前後將B、C型肝炎病毒傳染給新生兒,台灣過去約有40-50%的帶原者經由此途徑傳染。
2.水平傳染:含有病毒的血液或體液透過皮膚或粘膜進入體內而感染,因此輸入未經檢驗之血液及其製劑、共用針頭或注射器、針灸、穿耳洞、紋眉、刺青、共用牙刷或刮鬍刀、不安全之性行為等,都可能感染。 C型肝炎是經含有C型肝炎病毒的血液或體液,透過皮膚或粘膜進入體內而感染。其傳染途徑包括:輸血、打針、血液透析、針灸、刺青、紋眉、穿耳洞、共用牙刷或刮鬍刀、不安全性行為等。
(封面示意圖/photo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