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完廁所會觀察「便便」嗎?便便是人體的排泄物之一,無論是大便的形狀、顏色、氣味,甚至是排便的次數,都會反映出腸胃的狀況,近期大腸直腸肛門外科醫師黃郁純就和大家分享,糞便大致可以分成7種狀況,從外觀可以確認自己的身體狀況。
▼從便便的外觀可以看出人體腸胃內是否有壞菌分佈。(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黃郁純在臉書粉專《痔零姊姊 黃郁純醫師 良好生活 I 大腸直腸肛門外科女醫 痔瘡手術》表示,從每次排便,觀測便便的樣貌、顏色、如廁時候的聲音、排便時間都能看出身體給予的暗示,而這也代表了身體的健康狀況。
黃郁純也提醒民眾,「硬硬一小塊小塊」、「大出來的過程有點緊」,這兩種情況代表人體可能正處於便秘狀態,要多補充蔬果與水分,避免影響排便造成痔瘡;而「一條完整但表面龜裂」、「一條完整且光滑濕潤是」則是便便健康的狀態,代表腸胃相當不錯;最後面幾種則是處於腹瀉狀態中,要小心腸胃壞菌分佈與調整飲食,如有過敏、嚴重腹瀉,要記得提早就醫。
▼黃郁純提醒民眾平時可以在如廁後觀察便便的形狀。(圖/黃郁純授權提供)
此外,急診醫師翁梓華也曾分享,急診醫師通常會從糞便的3個面向來看,包括氣味、顏色、形狀。
氣味主要分成2種。正常、惡臭,而惡臭也有分,一種是腸胃道出血的惡臭、一種是脂肪便的惡臭,前者代表病人可能腸胃道正在出血,後者可能代表病人的膽道胰臟系統可能出了問題。
便便的顏色主要分成,正常(黃色到深褐色)、黑色、紅色、白色,黑色代表的偏向上消化道出血、紅色代表的是下消化道出血、白色則代表膽道系統出問題。
便便的形狀主要分成,正常(條狀)、細條狀、顆粒狀、黏液狀、田糊糊狀,細條狀通常代表下消化道有狹窄的問題、顆粒狀代表的是病患長期便秘、黏液狀則可能代表腸胃道有感染問題、黏糊糊狀可能代表腸胃道出血。
▼便便能夠反映出腸胃狀況。(示意圖/Pexels)
綜合以上的3種便便判定方式,搭配上身體檢查、抽血報告,急診醫師就可以對於病人的腸胃道問題有初步的診斷,並給予治療,提醒民眾在家也可以以此來自我觀測。
●本文經醫生黃郁純授權,切勿任意轉載
(封面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