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睡到一半時都會突然顫抖一下,害得頓時睡意全無,對此,就有醫生出面說明,其實這背後是有原因的,他也分享了4個改善的妙招。
▼許多人都會有快睡著時抖一下的經驗。(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許多人都會有快睡著時,或是睡到一半突然身體抽一下的經驗,統計有7成的人在感覺自己快睡著時,會突然不自主抖一下,導致整個人瞬間清醒,事實上,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江俊宜曾在衛福部設置的「台灣E院」說明,入睡前的肌肉抽動,稱為「臨睡肌抽躍症」。
江俊宜指出,當睡覺時呼吸頻率降低的幅度太大,或夢到墜落時,大腦的神經系統會以為身體瀕臨危險,透過快速繃緊肌肉重新保持身體平衡,有4個原因可能造成以上的現象,包括因為睡眠不足,身體提早進入動眼期: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在太過疲勞或長期不規律的睡眠習慣時,因為大腦已進入睡眠周期,但身體還沒跟上。
▼醫生指出太累的話就有可能出現這種症狀。(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第2個原因則是「過度緊張」,入睡時身體無法放鬆,江俊宜說明,為了生活,人們頂著壓力在過度疲勞、精神緊張及心理焦慮的情況下,就可能在入睡時引起身體不自覺的抽動,在午睡或是晚上睡覺時都可能發生;第3則是「缺乏鈣質」,身體缺鈣時也會出現入睡抽動,像是有些正處成長期的孩子,因為缺少鈣,就會出現突然抽動的情況;第4個原因則有可能是缺乏鐵質,缺乏鐵質的人,也可能在睡覺時出現不安的雙腿抽動。
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醫師于承宇有4招可以改善這種症狀,像是可以調整運動時間,若晚上運動會影響睡眠品質,建議可以早起晨跑或是去健身房;再來則是培養規律作息,不要因為平日缺乏睡眠時間,就用假日來彌補,一次睡到飽,這種還「睡眠債」的方法,並沒有辦法減少身體累積下來的疲憊。
▼醫生建議可以早起晨跑。(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此外,于承宇也提到,睡覺時盡量把周遭的光源都熄滅,因為有研究顯示,環境的光線會影響睡眠表現;睡前要多注意放鬆,盡量不要焦慮,睡前喝杯熱牛奶、冥想、閱讀等,以靜態活動為主、避免接觸藍光,基本上身體就會分泌褪黑激素(melatonin),幫助增加睡意,進而達到一夜好眠。
(封面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