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往往都會對孩子未來起決定性的作用。心理師瑪那熊就在臉書分享,一名3歲女童因在店內奔跑摔破盤子,她爸爸用「高情商教育方式」教育女童,讓她主動鼓起勇氣向店員道歉的故事。貼文一發出短短不到一個禮拜就吸引了超過7.1萬人按讚,不少爸媽看完都表示「這正是值得學習的教育方式,不失溫柔又能正向、有效教導並安撫孩子。」
▼女童做錯事的第一時間,爸爸沒有責怪她,反而是用引導的方式讓她知道錯了。(示意圖/pexels)
在早午餐店,大約三四歲的小女孩因為奔跑,手上小盤子掉到地上瞬間打破,碎了好幾塊。小女孩楞在原地,這時她的年輕爸爸深吸一口氣後,蹲下來問:「妳有沒有受傷呢?」
>>心理師瑪那熊解析:調整自身情緒,給予關心而非立刻責備。
小女孩搖搖頭,年輕爸爸撿了一塊碎片後說:「妳來幫忙把大塊的撿起來,記得手要拿這邊,才不會被割到」
>>心理師瑪那熊解析:示範方法並讓孩子學習負責。
這時附近有位阿北很熱心,怕小女孩割到手所以也跑去撿,年輕爸爸在阿北撿了一塊後,用手示意對方沒關係不用再撿,同時對小女孩說:「這位叔叔有幫妳,要跟他說什麼呢?」
『謝謝~』小女孩抬頭對阿北說。
>>心理師瑪那熊解析:教導表達感恩;並非直接給命令或答案,而是讓孩子自己回應。
▼女童摔破盤子之後,有熱心民眾上前幫忙撿碎片。(示意圖/pexels)
將所有碎片都撿完後(其實大多是爸爸在撿),爸爸又問:「妳知道為什麼會摔破嗎?」
『跑太快…沒拿好』
「對啊,那下次妳可以怎麼做呢?」
>>心理師瑪那熊解析:引導孩子思考改善方法。
『用走的就好…』
「嗯嗯很好。最後我們還有一件事,要去跟店員說對不起」
>>心理師瑪那熊解析:教導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這時小女孩情緒激動一直喊『不要!不要!』
「妳不想去的原因是什麼呢?跟爸爸說說看」
>>心理師瑪那熊解析:不急著強迫行動,而是去瞭解孩子情緒背後的動力。
▼女童爸爸用溫柔又能正向的方法,有效教導並安撫女兒情緒。(示意圖/pexels)
小女孩剛開始仍不斷喊不要,但在爸爸耐心詢問了幾次後,小聲說了『怕被罵…』
「謝謝OO(應該是女兒的小名)告訴我,我知道妳會擔心店員生氣」
>>心理師瑪那熊解析:肯定孩子的自我揭露,並給予同理,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情緒被看見。
「爸爸怎麼幫忙,妳會比較不害怕呢?」
>>心理師瑪那熊解析:讓孩子練習表達需求。
『抱抱一起去』
「沒問題,我抱妳一起去。妳需要先練習怎麼講嗎?」
>>心理師瑪那熊解析:事先練習降低焦慮,減少挫折。
『好…」
於是小女孩先在原地試著組織句子,最後年輕爸爸抱著她去找店員,由小女孩說「不小心打破盤子了,對不起」店員很親切地笑著說沒關係,還問小女孩有沒有受傷。回到座位後,這位爸爸摸了摸女兒的頭:「妳剛才很有勇氣,我覺得妳很棒喔」
>>心理師瑪那熊解析:給予肯定並說明理由,而非空泛讚美。
▼在爸爸的鼓勵下,女童最終勇敢和店員道歉。(示意圖/pexels)
「雖然目睹整個過程只有短短五分鐘,卻讓我覺得很感動」瑪那熊表示,孩子在生活中出包時,如果我們用大人的角度去看,容易忍不住說出「你怎麼會這樣?」、「你在幹什麼?」而跳進急於責備的陷阱之中。這往往是大人覺得自己被影響,或是感到尷尬(尤其在公眾場合)而單純發洩情緒。然而「現在可以做些什麼」以及「下次如何避免」才是我們教導孩子的重點。
不論是新手父母或資深父母,我們很容易因為工作、生活中的壓力,而處於情緒緊繃的狀態。這時若孩子犯錯或吵鬧,很容易就讓大人生氣炸鍋,立刻責怪甚至打罵孩子。要能像上面這位爸爸這麼有耐心,我們除了平常就要照顧好自己(適時抒壓、穩定情緒),也可以透過一次次的練習來累積經驗。沒有天生滿分的父母,但我們可以努力與孩子建立更親切的互動、給予更好教養!
▲▼不少網友看完瑪那熊的分享後,在臉書分享自己的經驗。(圖/翻攝自瑪那熊諮商心理師臉書)
本文經授權轉自:瑪那熊諮商心理師
(封面示意圖/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