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梁竣程、林世航營養師
2021年政府即將放寬對美豬進口規範,讓含有「瘦肉精」的豬肉可以進口,這也成為近期熱門的討論話題!
到底瘦肉精是什麼?我們真的了解瘦肉精對健康的影響?這次專欄就讓好食課營養師統整一些資料,帶你快速了解瘦肉精是什麼!
瘦肉精為乙型腎上腺素受體促進劑(Beta-adrenergic agonist),又稱為乙型受體素,可以接合在組織的腎上腺受體上,讓組織像接受到腎上腺素的刺激,引發類似於腎上腺素的功用,由於能使支氣管、子宮平滑肌放鬆,因此乙型受體素被開發成氣喘、安胎用藥。
不只開發人體藥物,乙型受體素亦能促進蛋白質合成與脂肪分解,因此被開發成「瘦肉精」,提升豬肉、牛肉,甚至火雞肉的肉量,而相關藥物有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齊帕特羅(zipaterol)、克崙特羅(clenbuterol)等。
其中,萊克多巴胺是在所有乙型腎上腺素受體素中,毒性較低且易排出的藥物,在體內的半衰期約為4-7小時,相較於其他的瘦肉精而言爭議較小,因此在過去與現在大多是探討是否開放萊克多巴胺。
由於乙型受體素也能作用於心臟的𝜷1受體,所以有可能引起心臟收縮、心律不整的副作用。而瘦肉精即為此類藥品,因此若肉品中有過多的殘留而被人體攝取,有可能會接合在心臟的受體上,進而產生心跳加速、血壓升高等症狀。
在1994年的一項安全評估實驗中,6位受試者在攝取5毫克的劑量下並未對心臟有任何影響,但劑量增加至10毫克以上時,心跳、心輸出量與血壓也隨之增加。但亦有專家認為此報告只有6人,且並未包含特殊族群,因此研究數據並不嚴謹。
日本食品安全委員會的決議中並未認為萊克多巴胺具有致癌性或遺傳毒性,但因為長期食用的研究甚少,因此在108年食藥署委託國立成功大學的風險評估報告中,僅評估了非致癌性的風險(連結)。
另外,有醫師指出瘦肉精可能會影響孩童腦部發育,進而提高自閉症發生風險(連結),且美國自2000年來自閉症發生率有上升趨勢,因此醫師也擔心開放萊克多巴胺的美豬後會影響下一代健康。
台灣於2013年時,已開放進口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牛肉(殘餘限量為10 ppm)。
因此政府在2012年時,已依據人體、獼猴與心衰竭病患實驗等數據,制定每日攝取容許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為每天每公斤體重1微克,即代表每天攝取低於此劑量都是可容忍的風險
換算成肉品量,依照目前牛肉的萊克多巴胺最高殘留容許量計算,成年人每天要吃到6公斤的牛肉才會超標。除此之外,食藥署在2019年委託國立成功大學完成了萊克多巴胺的風險評估(連結)。
學者以「每日肉品攝取量」、「食物中藥物殘留量」等因子,且豬肉、牛肉皆以含有最大殘留容許量的萊克多巴胺計算,以最嚴格的方式推算每日暴露劑量,並進一步與每日攝取容許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比對。
報告指出,即便我們所有的豬肉與牛肉都含有「最大殘留容許量」的萊克多巴胺,大部分的民眾每日曝露量,都遠遠低於ADI值,大約只達到ADI值的10-15%,是可被容許的低風險。
但因為坐月子的女性會常態攝取豬肝、豬腎等食材,每日暴露量幾乎達到ADI值的95%,因此報告中認為坐月子的女性可能會有較高的暴露風險。
依據這些資料,目前政府制定進口豬肉與其他可食部位(腸、心、肺等)為0.01 ppm,而豬脂、豬腎與豬肝則為0.04 ppm,低於他國的0.09 ppm。
此殘留劑量則與牛肉相同,每天要攝取含有最高殘留量的豬肉和牛肉達到6公斤,才會超過萊克多巴胺的每日容許量,亦即在正常的食用狀況下都是屬於低風險的!
不過,風險是科學,而安全是心理學。即便在科學上,透過風險評估可以指出每天攝取到含有萊克多巴胺的肉品,並不會造成健康上的危害,但許多民眾是不想要增加任何的健康風險,因此好食課分享以下訣竅讓你知
1. 看標示:明年開始,無論是大賣場、超市至便當店,只要有提供豬肉品都要標示原產地,讓民眾可以自行選擇。
2. 可選擇CAS優良農產品:台灣畜牧業依然不得使用瘦肉精,因此選擇具有CAS優良農產品的肉品,就是不含瘦肉精的保證。
(封面圖/好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