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當小燕子!趙薇:要享受痛苦的前進

攝影/陳漫  造型/Mix Wei  文字編輯/許璐  撰文/王燕青  化妝/張人之  髮型/張凡Bon  造型助理/Cherry He  服裝助理/Benedict W

趙薇一定會給自己留點時間,完全屬於自己的時間。這是趙薇對自己的要求,也是最好的空間。

作為藝人,趙薇得到了巨大的認可,但她的經歷依然被描述為「比她動蕩的沒有幾個」。處於風暴中的趙薇會跟自己對話,會審視自己所經歷的和所做的決定。她不願意花費時間去解釋,也不會為世人對熱點的追捧、評價掩蓋了她本應有的價值而煩惱。她說她不奢求讓別人了解,她理解因為信息不對稱、認知體系不同而產生的誤解,她願意去深交那些真正了解她的人。她想要,「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做一點志同道合的事情」。

真正了解趙薇的人都知道,近幾年,她是在不斷地為自己的人生和事業做減法,她回歸到一種沈靜的狀態,更多的是把自己對生活、對人性的體悟通過表演和創作傳導出來,「感興趣的事情第一在變少,第二在發生變化。」

10月25日,趙薇和美國著名演員湯米・李・瓊斯、法國導演 Martin Provost、伊朗電影人 Reza Mirkarimi、日本演員永瀨正敏一同亮相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這不是她第一次當評委。2016年,她是73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評委。

集中看了多部來自立陶宛、哈薩克斯坦、菲律賓等國家的電影,趙薇強烈感受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威尼斯電影節的影片會更加西方一點。他們對片子的選擇,或者是電影裡面呈現的價值觀,哪怕是電影藝術審美也可以偏西方化」,「但東京電影節的片源還是以亞洲為主,片子裡東方情結是比較重的」。這是趙薇感興趣的議題。她由此想到中國的電影應該怎麼做,應該做什麼,「很多人在不斷嘗試電影的各種可能性。對於中國影視劇創作來說,這種可能更顯得尤為重要。」

華流先鋒

好萊塢、日劇、韓流之後,「華流」正在成為世界流行文化版圖上崛起的一股新勢力。「華流」影視劇和明星在一些流行文化強國也越來越受歡迎,開始佔據重要的國際媒體資源。

對於這股「華流」新勢力,趙薇有很深的文化認同感,「這個行業(影視)是跟文化緊密相連的」,「是建立在文化基礎上的一個產業」。趙薇告訴自己,這個行業的精神,絕不是茶餘飯後的一種消遣。

無疑,趙薇是「華流」先鋒。她在1998年主演了《還珠格格》,加上後來的《情深深雨濛濛》,趙薇憑藉成功的角色塑造紅遍亞洲,甚至在韓國取代日本女星深田恭子成為最受韓國民眾喜歡的外國女星。

此番影響力,使趙薇成為港台導演喜歡合作的演員。2001年,周星馳找趙薇合拍電影《少林足球》,當時劇組用的宣傳詞是,「邀請到紅遍亞洲的趙薇強強聯手」。後來,王家衛、許鞍華又分別請趙薇拍了《天下無雙》《玉觀音》。國際主流媒體同樣關注趙薇。她曾經三次登上美國《時代》週刊、《FHM》、美國《People》先後把趙薇排進全球最美100人名單。

「趙薇」是被這個時代所需要的。明星是文化產業的資源之一,「華流」要吸引海外年輕受眾群體,某些時候需要依靠年輕有魅力的偶像明星。他們本身在海外具備的強大影響力和龐大受眾體量,也許能抵得上中國文化「走出去」所需要花費的幾億、乃至十幾億美元的海外推廣費用。

在這樣的背景下,文化產業明星們開始涉足資本市場,在商業上開拓自己新的事業。

早在1999年《還珠格格》熱播時,趙薇就已經在上海成立了上海欣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同時期以及後來,明星資源開始逐漸走向市場化運作。2009年,華誼兄弟順利登陸資本市場,一些參股的明星們獲得了較高的投資回報,為明星們參與資本市場運作進行了早期啟蒙。此後,隨著中國影視劇市場蓬勃發展,資本紛湧入影視劇市場,明星資源成為資本爭奪的焦點。趙薇作為最優質的明星資源之一受到關注。

這種關注轉化成影響力、生產力,不斷助推「華流」新勢力走上世界舞台,趙薇和她身後的趙薇們也逐漸登上舞台。趙薇是這樣對待影響力的,「尤其是在本職工作上,在創作上對你的影響力負責任,換句話說叫愛惜羽毛。」

回歸到對人的關注

東京國際電影節上,趙薇深受啟發,「我特別希望每家公司像一個小作坊,安安靜靜地各自打造自己喜歡的東西,和平相處,甚至可以互相交流。文化能夠繁榮跟交流是有很大的關係,我嚮往這種工作方式和這種創作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她能把所有的干擾因素降到最低,「走到更純粹的層面」。

「網路環境下的文化潮流中,你想(通過小作坊式的經營)表達什麽?」

「我贊成兩條腿走路,希望公司做一些能夠被市場接受、觀眾喜歡的偏商業化的電影,同時希望能夠積累這些東西,我們再去投入做一些探索一點的、冒險一點的電影。但有一點是確鑿無疑的,不管我們去做市場電影,還是自己的電影,它們要表達的核心價值是一致的,就是你認為什麽是對的價值觀」,「它們只是穿的衣服不同,骨子裡是一樣的。」

今年上半年,趙薇與好友蘇有朋共同成立了「一本影業」,沒有華麗的發布會,沒有豪華的排場,只是要踏實「做點片子」,符合趙薇「小作坊」的創作樸素,「做點比較對得起自己認知的片子」。

「從演員到導演到製片人,你想實現的目標是什麽?」

「當演員的時候,你只選擇自己能演的戲,你覺得職業就是這樣的;做導演以後,你就會放到行業裡去思考、去組合(資源),去嘗試不同的題材,確實你的世界擴大了,需要你去表達和呈現的東西也越來越多」,「我感興趣的原因還在於,(這種轉變)能從各個角度把學到的、感受到的,覺得對的東西放在後面要做的東西裡。」

趙薇正在尋求專業化的運作機制協調和引導市場觀眾的平衡點。「有時候我們討論劇本的時候,大家覺得越討論離觀眾越遠了」,有人就跳出來說,「完了完了,越來越嚴肅了,我們重新洗一下牌。」「有時候觀眾更希望看到一個賞心悅目,很容易閱讀的電影故事,他突然悟到一個小的道理就夠了」。

趙薇的底牌是「絕對不討好觀眾」,「做電影,尤其是比較專業的人士應該是像導遊一樣,帶觀眾看一些不一樣的,真正好的東西。」後者的深耕是對整個行業進步產生影響的。她常常跟團隊說,「電影追求的是對人的一種喚醒,一種洗禮,對它的商業性,第一不要有過高的期望,第二不要太被左右。」

「你個人推崇的文化價值是什麽?」「回歸到最基本的,對人性的關注,對社會、對人的人文關懷」。

激發所有不好的感覺

趙薇早就過了要靠「賺錢貼補理想」的階段,她更多的是需要把自己從打開的狀態一點點往回收。2017年7月,趙薇還與黃曉明一起參加了青春合夥人經營體驗節目《中餐廳》。對於趙薇來說,這也是一種新的嘗試。她不喜歡重覆,「我導一部青春片,無數個青春片來找我,我條件反射地說我已經拍過了。」她不想浪費自己的創作力和好奇心,「還有挑戰願望的話,不管失敗與成功,不能裹足不前,或者一直徘徊在特別安全的一個領域」。

她讓身體裡另一個趙薇「激發所有不好的感覺」,她珍視那個獨立的從第三方視角審視的自己,「就像你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會有一個聲音冒出來說你做的不對,也會有一個聲音冒出來說你做的特別對,不要遺憾」,「其實人能夠進步,能夠前進跟痛苦有莫大的關係」,「思考會給你帶來一些煩惱」,「但人能夠去變化,去發展,然後不斷升級,如同電腦,有時候升級就面臨這種痛苦」。

最近,趙薇每晚睡前都在看周濂的書。「怎麽活成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這句台詞也被她放在了《致青春》裡。「反正自己一旦感覺到自己惡俗,就忍無可忍」。此時的趙薇會停下來多一些思考,「這兩年感覺比較強烈」,「很多很多東西在想,想到底做什麽樣的電影,或者應該過什麽樣的生活,或者到底應該怎麽跟周圍的人相處」,她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接受自己與生俱來的感受力,「人一生下來就是有殘缺的動物,一生當中都是在跟自己談判、對峙、和解,一路糾纏到死。」

《致青春》快剪完的時候,所有人看了都覺得這是個好電影,趙薇開始有點自我膨脹。編劇李檣告訴她,如果你是這種覺悟的話,你就根本不配有這樣的成績。趙薇痛苦流淚,「那種狀態會毀了人,你會發現你傾聽別人的聲音越來越不專注了,自己的主觀聲音越來越強烈了,或者對於跟自己無關的事情感受力下降了。」 這一次,趙薇聽見了自己。

延伸閱讀:

趙薇:「不管失敗與成功,不能裹足不前,或者一直徘徊在安全的領域。」

莫允雯,掰掰偶包

【本文由Marie Claire美麗佳人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趙薇 還珠格格 華流 一本影業 女藝人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