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星期,電影《小丑》(Joker)在全球上映。電影的主角可能是超級英雄宇宙當中最聲名遠播的反派人物,而這是第一部完全以他為中心人物的電影。
這部講述蝙蝠俠死對頭身世的電影,在預映時就已經引發了相當程度的爭議,甚至成為美國司法部門關注的一個議題。
過去這一周,美國數家影院都報稱,員工收到來自軍方的提醒,當中提及在《小丑》上映當天有「可信的」大規模槍擊威脅。
七年前,另一部蝙蝠俠系列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The Dark Knight Rises,另譯《黑暗騎士:黎明升起》)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公映時發生一起槍擊案,一名男子在人群開槍射殺,導致12人死亡和70人受傷。
在這起槍擊發生的奧羅拉市, 當年槍擊案發生的影院接受了受害者的請求,將不放映《小丑》。
另一方面,受害者親屬也致信製作電影的華納兄弟(Warner Brothers)娛樂公司,要求公司向那些幫助槍擊暴力受害者的組織捐款。在信中,他們還敦促華納兄弟停止向那些「投票反對槍械管制改革的參選人」作政治捐款。
電影業期刊《好萊塢報道者》(The Hollywood Reporter)所引述的該信件複件當中寫道:「我們呼籲你們加入這個越來越主流的聲音,像其他行業領袖一樣,明白自己有保證我們安全的社會責任。」
奧羅拉槍擊案的其中一名受害者家屬甚至說,這部電影令她想起了詹姆斯·霍姆斯(James Holmes)——那個被判處了終身監禁的槍手。
珊迪·菲利普斯(Sandy Phillips)的女兒傑西卡·戈維(Jessica Ghawi)當年24歲,在槍擊事件中身亡。菲利普斯向《好萊塢報道者》表示:「我不需要看他(霍姆斯)的照片,我只要看到《小丑》的宣傳,我就像看到了一個殺手的形像。」
在另外幾個美國城市,一些電影院已經宣佈,戴面具、化油彩妝或者穿戲服的觀眾將會被禁止進入電影院。這些打扮一直是影迷在超級英雄電影公映時的常規操作。
《小丑》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名為阿瑟·弗萊克(Arthur Fleck)的演員的故事。他是一個患有精神病的喜劇演員,他在職業和個人經歷上受到的打擊,令他走上一條犯罪的人生路。
根據前期的影評所說,這部電影不時出現一些粗獷而寫實的暴力場面。
美國一些影評人指責導演托德·菲利普斯(Todd Phillips)在電影中褒揚弗萊克的敘事。
《名利場》(Vanity Fair)雜誌的里查德·勞森(Richard Lawson)寫道,這部電影「可能是為這個它用病理去解釋的人物做了一次不負責任的宣傳」。
「《小丑》是一種歡慶還是恐怖?還是說,兩者根本就沒有區別?」勞森這樣問道。
對於認為《小丑》可能被看作是同情暴力的說法,導演托德·菲利普斯和擔當主演的瓦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另譯華堅·馮力士)都不同意。
導演指,他對這些爭議感到意外。
菲利普斯在上星期的宣傳訪問中說:「這部電影講的是缺愛、童年創傷和缺乏同情心的世界。我認為人們是能夠理解這個訊息的。」
「對我來說,藝術本來就是複雜的。如果你想要的是不複雜的藝術,那你去學書法好了。」
在娛樂新聞網站「The Wrap」發表的另一篇採訪中,菲利普斯將這種爭議歸咎於「極左」人士。
「對我來說,在關於這部電影的輿論中特別突出的是,在事情符合他們的綱領時,極左很容易就會變得像極右一樣。這開了我的眼界。」
菲尼克斯則至少在一次採訪中被問到電影是否在宣傳暴力時中斷離開,他也同樣為這部電影辯護。
「人們會錯誤解讀歌詞,也能錯誤解讀書裏的段落。所以我不認為,教化觀眾道德或者是非是電影創作者的責任。」
「我是說,對我來說,我覺得那挺明顯的。」
而主演菲尼克斯則是對電影令人產生的「不適」感到高興。
「我想當電影令人們不舒服的時候,那是件好事。我對此感到高興,」菲尼克斯說。
「這就是我為什麼想拍這部電影的原因,因為它對我來說並不容易。」
「在凖備這個角色時,我對小丑是百感交集。」
請菲尼克斯擔當主角,也間接助長了這場爭議。這個演員演戲的方法是出了名的掏心掏肺,而《小丑》的預告片也顯示,他演繹這個著名的超級惡棍時狀態很好。
人們對於像小丑或者《星球大戰》(Star Wars)裏的黑武士這類「壞蛋」所表現出的著迷,也是這場討論當中的一部分。
「我們理解誘惑。我們每個人當中的某一面都喜歡想像,如果我們不受任何限制時,會做什麼,」心理學家特拉維斯·朗利(Travis Langley)接受美國電台KOA訪問時說。
朗利是《小丑心理學:邪惡的小丑和那些愛他們的女人》(The Joker Psychology - Evil Clowns and The Women Who Love Them)一書的作者,在討論幻想角色的心理時經常會採訪到他。
「反派是這一類故事的推動力,因為英雄都是作出反應的一類角色——他們的行為是對反派行為的回應。當英雄先發制人時,人們就傾向於將他們看作是民間護法者。」
在過去那些講述反派的電影中所發生的事情,也令《小丑》的負面宣傳越演越烈。
2008年,在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中扮演小丑的希思·萊傑(Heath Ledger,希夫·烈治),在電影上映前不久就死於過度使用藥物的意外。
而萊傑在電影中的表演精湛至極,令他在身故後仍然於2009年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這對於超級英雄電影來說是一個罕有的待遇。
不幸的是,他死亡的時間也令外界出現傳聞,指這名澳大利亞演員是「走不出這個角色」。
而曾在1989年的蝙蝠俠電影中飾演過小丑的另一名演員傑克·尼科爾森(Jack Nicholson,積·尼高遜)對此作出的負面評論,令這種傳聞更加不脛而走。
在得知萊傑去世的消息時,尼科爾森曾神秘兮兮地說:「我警告過他。」
華納兄弟發表一份聲明,否認是將這個蝙蝠俠的死對頭人物浪漫化。
「不要搞錯:無論是小丑的角色,還是這部電影,都是不是對現實世界任何暴力的表揚,」華納兄弟的聲明說。
「這不是這部電影和它的創作者的意圖,電影公司亦並不是要將這個角色描繪成一個英雄。」
不過,華納兄弟還是推出了多種小丑主題的官方產品,包括菲尼克斯在電影穿著的同款栗色西裝外套,售價約75美元。
對於《小丑》當中如何描繪精神病,精神健康倡議人士也表達了擔憂。
這在各種討論當中是一個棘手的話題,過去就曾有一些心理專家對好萊塢描繪精神病人的方式多有詬病。
根據提倡反對歧視精神病的英國慈善組織「Time to Change」所指,對於心理健康狀況的一些刻板印象一直拒絶改變,情況比起對性取向和種族的刻板印象更嚴重。
該組織的傳媒公關主任茱莉·埃文斯(Julie Evans)向BBC表示:「我們已經開始看到電影中的『壞瘋子』刻板印象有所改變,但是錯誤塑造形像的問題存在已經很久。」
「戲劇形像的塑造通常都會誇張化,並且產生更多錯誤信息。大部分有精神疾病的人都難以倖免。」
「而且,他們比那些犯罪者更加容易成為受害者。」
東英吉利大學的電影研究講師蒂姆·斯內爾森(Tim Snelson)正在參與一個有關電影與精神健康的項目。他表示,在全面公映之前就對《小丑》作出審判,可能有點過於苛刻。
「的確,好萊塢有很多電影都在傳達誤解,比如將精神健康與暴力聯繫起來——包括用創傷塑造出『可憐的精神變態狂』,比如像小丑這樣的,」斯內爾森在接受BBC訪問時說。
「不過,我看了預告片,我覺得它看起來有一種更有趣的傾向,就是試圖給一個患有精神病的角色加上一個『身世』敘事,這是過去的電影所沒有的。」
這名學者補充說:「如果到最後小丑也沒有跳出刻板印象的話,將會是一大遺憾。但至少它已經開始討論,應該如何在電影裏塑造精神健康的問題。」
不可否認的是,《小丑》至目前為止得到的大部分都是正面的評價。在「爛蕃茄」網站上,目前對這部電影的認可度是77%。
另一方面,這些爭議也在幫助提起人們的興趣:票房分析人士估計,這部電影在美國上映的首周可能會收下超過1億美元。這樣,它就將創下10月上映的電影首周票房紀錄。
而且,《小丑》在本月較早前的威尼斯電影節也拿下了最高獎項——電影放映結束時,還引發了長達8分鐘的起立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