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在論壇Dcard上發文分享自己初次買房的慘痛經驗,表示自己因為想要盡快搬離婆家,想要趕快買一間自己的房子,因此花了約半年時間爬網路文章,之後由親戚介紹的房仲帶去看房。但她坦言,自己是初次買房的首購族,缺乏經驗外,也沒有了解當地行情的親友可諮詢,最大的消息來源只有房仲。不久後,房仲表示要和屋主談價,雖然當時認為價格有點高,和房仲提出開價實價登錄價差的問題,但房仲拿出價高的實價登錄,自己對行情也不夠了解,最終還是相信房仲簽約了。
▼原PO表示,自己急著搬離婆家,因此雖然覺得價格有點高,但還是相信房仲簽約了。(示意圖/取自Pexels)
簽約後自己才打電話到銀行詢問鑑價和貸款的問題,沒想到銀行直接回應「買太貴」,還表示買價比銀行預估的總價貴了約100萬,銀行人員甚至還說「即使買有裝潢的房子也不用那麼貴」。得知此消息的原PO心情跌落谷底,在懊惱之餘,也想知道網友們的看法:「鑑價落差有可能超過一百萬嗎?因為如果鑑價沒過是有可能不成的(有壓貸款沒過總價七成五則解約)。」
▼原PO沒想到銀行鑑價的結果不如預期,甚至被告知「買貴百萬」。(示意圖/取自pixabay)
此案例引發網友熱議,不少網友都認為原PO太心急,簽約前不夠謹慎,畢竟是要砸大錢要買住一輩子的地方,態度應該更謹慎,尤其是當地的行情價格更要弄清楚,事後才將貿然簽約的結果推給房仲或家庭因素也沒有幫助,感嘆「唯一能檢討的是沒有好好做功課的你自己」至於實價登錄和銀行鑑價結果的落差,也有網友認為「很正常」,並指出原因:「房市下行,鑑價也會開始下拉,實價登錄只是反應過去」、「銀行鑑價本來就落後行情啊…而且很保守,然後實登的作用就是底價,比實登貴很正常」、「要判定實價登錄的部分,因為銀行鑑價第一步初估也是看周遭行情,再來看屋況條件,以及自身的條件是否良好」。
(封面示意圖/取自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