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買房撿便宜?他曝「趁火打劫」時機:別傻傻被人抓交替

聽新聞

不少人期待房市走空,等房價下修再進場撿便宜,但房地產業者經常會拿著房價走勢的數據跟你說:「可是你看,空頭期的房價也沒跌多少啊,後來還不是又漲上來了,有什麼好等的,所以看到喜歡就不要想太多,買下去就對了」。

我相信,你肯定聽過很多人這樣對你說,沒錯吧!網路上還有很多帶風向的人會說:「三十年前的陽春麵才多少錢,你現在買得回三十年前的陽春麵嗎?」、「臺北二十年前的房價才多少錢,你有可能等到房價跌回二十年前嗎?」,用這種政治人物最愛用的「偷換概念」來轟炸你、誤導你。

【理財達人秀】開紅盤必做 這樣買不會輸!存股變飆股 該賣vs該抱緊?★

重點不是成交價 而是成交量

既然房價上漲幅度遠比下跌更大,看起來房市熱絡期又比蕭條期更長,那我們到底在等什麼呢?你會抱持著這種觀念是理所當然的,正所謂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一般人都只關心表面的「價格」,所以只會聚焦在價格的變化上,但真正懂投資的人會告訴你:「重點不是成交價,而是成交量」。

首先,看過本書之前的圖表就可以清楚知道,當市場變熱、買氣就會強,買氣強買方就會不理性追價、成交量也會增加,所以熱絡的多頭市場會「價量齊揚」。其次,當房市變冷、買氣變弱,有需求的買方就會更小心謹慎、價格也會砍得很狠,所以初期會是價量背離的「價漲量縮」,直到最後願意追高的買方慢慢消失,正式進入冰冷的房市空頭後,就會讓市場處於「價跌量縮」。這就是「量先價行」。

例如90年代初,除了台北外的全臺房市大好,所以價格跟成交量都一起往上,但1999年至2003年的空頭,交易量就隨成交價一起降低。再看2004到2007這一波多頭、2008到2015年下一波多頭,價格跟成交量也是一併增長的。2016到2018年的房市空頭,價格與交易量又一同呈現低迷。我預計2023後五年的房市,除非又遇到QE或大降息,否則2023至2027年在價與量的修正幅度上,絕對比2016至2018年的空頭更大。

因此,在不考慮資金氾濫的因素下,通常價格要一直下降到交易量開始增加的階段,價格才會漸漸V型反轉,交易量大回升就代表著價格已經落底的證據、表示漸漸降下來的價格才是市場能認同的、是符合剛性供需的,而非被資金派對給哄抬的。這就是「沒有量就沒有價」

「價量背離」多頭末升段?專家曝關鍵

另一種相反的情況,例如2015下半年,與我正在化妝檯寫稿的2022年暑假,明明房市已經慢慢降溫、交易量也迅速減少,但這兩個階段的房價卻還能微微上漲,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就代表現在是前面說過的「價量背離」階段,只要你看到交易量大減,但價格卻還緩緩上漲,就代表著此時有行無市,價格不值得參考,是最典型的多頭末升段。

再講簡單一點,這就是房價最高峰的最高點,那麼接下來,必然會迎來價格的向下修正,只是修正的幅度是否強烈,就還要看整體利率環境而定。

在價量背離、價漲量縮的階段,除了剛性需求真的有超強的客群之外(例如不買房就無法讓岳母點頭、婆媳問題不得不搬出去),就只剩下一些搞不清楚狀況的消費者,還傻傻地以為價格會繼續漲而進場幫別人解套。

因此「量先價行」、「沒有量就沒有價」,這是最基礎的投資觀念,就算我們不看臺灣本土,放眼各國的房市也都完全相同,我們要觀察房市好不好、有沒有辦法趁火打劫,專業的你就不應該只看表面的房價變化,而是要看交易量的變化,只要量開始降、價要降也不遠了,萬一你拿著錯誤的尺丈量,就不可能得到正確長度。

---

●以上言論不代表東森新聞立場。

●本文摘自/破解黑心話術【購屋超級攻略】:預防買高賣低、揭露30大話術、不怕上當受騙,避免你慘賠百萬的置產筆記》/李昌鵬(Zack)/采實文化

●作者介紹

「國際超級房仲」李昌鵬(Zack)

2015年開始經營個人品牌《國際超級房仲》。2020年10月離開房仲業後,創辦了「業務品牌學院」線上課程,希望培養出大量靠「誠實」來做業績的品牌業務員,網友也會稱他為Zack老師。期待自己能成為房地產界的蝙蝠俠:白天幫助老實的房仲與消費者,晚上打擊劣質業務與芭樂客戶。 

 

(封面示意圖/pixabay)

房價 空頭 多頭 屋主 議價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12強棒球聊天室】11/21(四) 10:45 中華VS委內瑞拉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

【12強棒球聊天室】11/21(四) 10:45 中華VS委內瑞拉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