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以後誰還需要買房?」一直是許多人議論房市的命題,多數專家解釋,由於家戶增加數量仍大於出生率,所以現階段房市仍不受影響。不過若是將數據拉長來看,去年全台家戶數量增加7.27萬戶,是1968年以來新低量,明顯與交易移轉量創新高的狀況不同調。
信義房屋統計全台家戶數量變化,1975年~2012年間每年都增加超過10萬戶的家戶數相比,1996年甚至一度達到20萬戶,不過最近9年家戶數增加開始放緩,僅有1年增加達10.1萬戶,多數時間家戶數增加都不到10萬戶,去年甚至僅增加7.27萬戶,創下1968年以來的新低。
▼信義房屋統計歷年全台家戶數增漲變化,發現去年創下半世紀以來新低。(圖/信義房屋提供)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過去家戶增加與房地產景氣呈現正相關,通常房市熱絡與新成屋落成量大時,都會帶動家戶數增加,不過2021年新成屋完工數量高,且房市移轉創下8年新高,但家戶數增加數量卻不同調,增數反而創近半世紀的新低紀錄,一方面反映人口老化,一方面與7年級後段班與8年級生數量較少等關係。
即使家戶數成長趨緩,但去年房市卻仍價量齊揚,不受影響,曾敬德認為,主因是景氣力道太強勁,倘若時間一久,家戶數的變化一定會與房市有相當的關連性,包括首購比例減少、換屋需求增加與區域的興衰差異等。
屋比房屋總經理葉國華解釋,目前小家庭越來越多,過去常見的四代同堂、三代同堂到現在變成「兩代不同堂」,每戶人數持續下降,也讓戶量持續攀高,帶動更多房市需求,並削弱人口減少對房市的負面影響,但目前台灣老年化與少子化趨勢未變,出生與死亡人口已出現死亡交叉,不少都會區已出現人口負增長情況,估計家戶數增加對於房市帶動效果將逐步減弱。
若以區域狀況來看,去年六都唯一家戶數減少的是台北市,減少約8千戶,家戶增長最強勁的是新竹縣市與桃園市,其中新竹縣增加4879戶2.3%,新竹市增加3111戶1.8%,桃園市增加1萬5973戶1.9%。
▼去年以桃園、新竹的家戶數增長較強勁。(圖/信義房屋提供)
曾敬德表示,家戶數成長明顯的區域也是去年房市交易熱區,因持續有產業進駐與台商回流,吸引更多就業與購屋人口,形成剛性購屋需求。葉國華也指出,房價長期漲跌的根本是基於供需之間的關係,但短期影響房價的因素更多,包含利率、資金回流、捷運、科學園區、重劃區開發等,依目前相對穩定的政經環境來看,人口不可能驟增或驟降,因此房價短期內不會因人口改變而發生巨幅震蕩。
(封面照/東森新聞張琬聆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