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投資界裡有一位我很尊敬的老師,也是我一直想成為的典範。就是曾擔任過新韓法國巴黎銀行副社長,現在是崇實大學金融經濟學系教授的徐準植。
之前曾在他的課堂中聽過一個有趣的分析,聽完後深表贊同。因為他將我在這個金融業二十多年來的經歷,用數據完整呈現出來,令我印象特別深刻。這個分析的主題是:「什麼樣的人投資表現最差?」分析結果中,績效最差的人是「過度自信的男性」。
密蘇里州立大學教授歐羅亞(Louyia Oh)14 年間分析了4,800 個家庭後,發表了一項有趣的調查結果:
買在高點的人=投資早期獲得成功、過度自信的男性
賣在低點的人=厭惡風險、有自信的男性
我在投資現場也遇到過不少這樣的案例。這些人非常自信,尤其是聰明且成功過的男性更為明顯。
為什麼分析後的結果會是有自信的男性?一般來說,成功又聰明的人,投資績效不是應該會很好嗎?但根據我的經驗,這個調查的結果並沒有錯,不僅沒有錯,而且完全正確。為什麼呢?先分享一下我在投資現場的見聞。
我在投資領域中遇到聰明且成功的男性,幾乎都有良好的家世背景,他們的成就和知識都優於其他人。此外,以往生活中他們的判斷幾乎沒有出錯過,個人的判斷、情報和知識為生活帶來相當大的幫助,這樣的人,通常都充滿自信。
這些人認為自己懂得很多,且能掌控一切。此外,也想保有並繼承自己家族所建立的優勢。
這樣的心態不是一天就形成的,而是經過長時間累積的結果,因為這樣的態度創造了現在的自己,如果要拋棄這樣的態度,就跟否定自己沒有兩樣。
所以,在聰明且成功的男人身上能看到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有很強的自信心。強大的自信心意味著當事情出錯時,他們很難承認錯誤,因為生活中,他們幾乎很少犯錯,這種態度在工作中可能代表著堅韌不拔的意志,但卻是投資時的巨大障礙。
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是永恆的,企業界更是如此,經常會看到目前表現很好的公司在下一次系統性風險來臨時就倒閉;不知道看過多少次為了擴大市場,併購其他公司,最後反而自取滅亡。
有時候,與大公司簽訂合約,為了完成交貨增添設備,但如果沒有達到預期的收益,設備成本就會轉變成債務;本來投資是為了獲利,但因為世界瞬息萬變,使得原本的投資全都白費了。
投資世界與職場工作略有不同。工作只要不斷努力就會越來越上手,但在投資的世界中,市場不斷在變化,因此必須要適應、熟悉並專注,才有可能生存下來。就像遇到一顆千變萬化的變化球,必須接受變化球的打擊訓練才可能打的到,如果只受過快速直球訓練就上場,還自以為打擊技術精湛,反而容易揮棒落空。
因此,投資時富有「靈活性」非常重要。第一章中提到的「耐心」,是投資時的重要特質,就像是最基本的體力,靈活性則是邁向成功投資的關鍵要點之一。
經過多次分析後,投資看好的公司肯定能獲得高額回報,儘管如此,仍然要做好一個假設,就是不論分析得多麼深入,還是有可能會有出錯的時候,也就是說投資雖然需要「努力」,但一般人對「努力」的概念可能會誤導投資的方向。
在投資的世界中,努力的成果隨時可能會被推翻,過去的成功經驗雖然有可能帶來更大的成功,但如果只是固守過去的經驗,反而會成為失敗的導火線。對於努力學習、建立知識基礎,並跳入投資世界裡的人來說,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因為他們不會假設自己所知道的一切有可能是錯誤的。
在這方面,我和徐準植有一位共同喜愛的學者,就是現代最偉大的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眾所皆知,凱因斯是凱因斯主義經濟學的創始人,同時,他也是一位傑出的投資人。在投資方面,人們對他的了解並不多,你可能會以為他之所以能成為傑出的投資人,是因為他是一名優秀的經濟學家,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從歷史上來看,在投資方面取得成功的經濟學家並不多,除了凱因斯和英國政治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David Ricardo)。就我的觀察,反而是在醫學、工程、公共管理等其他領域中,偶爾會出現成功的投資人,關於這一點,我想分享自己在投資現場所觀察到的心得。經濟學家通常擅長分析當前的經濟形勢,因為掌握經濟走向是他們的工作,但問題是,了解經濟趨勢後,卻很難與投資連結。對於這個現象,我認為是因為經濟學家擅長用精確的圖表分析經濟,但在現實世界中,經濟是進行式,像影片一樣不停播放。
舉例來說,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國際旅遊都遭到禁止,且短期內無法解禁,導致飛機需求急遽減少,各國航空公司面臨倒閉危機,必須依靠政府的補助金勉強維持經營。
此外,各類場所都收到警告,禁止人群聚集,戲劇表演和音樂會也被取消,甚至連教會也被關閉,我人生中第一次碰到這樣的事件,新冠肺炎疫情讓許多人留下難忘的經歷。
然而,在面臨重大危機、前途未卜的情況下,航空股、劇場股甚至以演唱會為主要收入的娛樂公司,這些行業的股價卻在觸底後反彈。事實上,沒有政府支援的話,這些公司極有可能破產,但如今股價卻還能上漲,該如何解釋這個現象?不僅在韓國,全世界都有這樣的現象發生。
關於這一點,我在個人社群網站「股市量角器」上曾發表過一段文章,這篇文章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市場觸底反彈時寫的:
最近有許多散戶投入股市,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容易不知所措。
簡單來說,要先了解金融市場和實際投資間存在著「時間」上的差異。
資本主義中,金錢被視為生命,將錢投入投資遊戲的人,會對所有影響市場的事件變得很敏感,這就是「先行性」,換句話說,金融市場上的反應比真實市場的速度還要更快。
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尚未解決,死亡人數持續上升,為什麼股市還會上漲?很多人因為操作反向ETF,而遭到重大的打擊。
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反映在過去的股價中,我們主要關注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未來的發展,但這是無法預知的。
目前市場反彈可以解釋為量化寬鬆政策所導致,如果沒有「時間」的概念,就很難搞清楚這一點。為了讓金融市場度過目前的混亂,必須掌握接下來的經濟景氣好壞,並設法克服經濟惡化。這意思是已經知道經濟會惡化,並且做好防範了嗎?
如果沒有「先行性」,投資時必然會陷入混亂,所以有必要好好了解相關概念。金融市場中,危機剛出現時造成的影響力最大,當危機趨緩時,影響力也會跟著減半,這一點要牢記。3 月20 日,我寫作本文的當下,是高收益債券(High yield Bond Spreads)下跌,牛市開始的時候,從這時起,如同2008 年的經濟危機算是結束了,如果危機持續發展,高收益債券繼續上漲沒有下跌的話,人們的擔憂就會
成為現實。
了解「先行性」對於觀察市場也會有所幫助。
不要把金融市場和現實世界混淆在一塊,如果沒搞清楚時序,容易迷失其中。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凸顯出這一點。當你經過轉角,突然看不見前方,會感受到恐懼。即使是陰天,只要看得見前方,就仍能前行,但是如果看不見前方,恐懼感就會加深,換句話說,除非當前新冠病毒的傳播再度嚴重到引起恐慌,否則恐懼感就會逐漸削弱。
了解現實與市場間的時間差,對於了解真實市場會有所幫助。
─ NAVER 社群「股市量角器」
這段話我提到的關鍵詞是「先行性」。投資人是著眼於未來的,出於這個原因,現在的情況對投資人來說往往已經成為過去。打個比喻的話,投資就像是影片,雖然正在看,但畫面卻是不停地轉換;然而,照片卻不是這樣,照片裡的畫面已經是過去式,儘管經濟學家一直試圖了解真實情況,但那些都早已經是過去的事了。
但在投資的世界裡,分析的不是現在的價格,而是未來的價格,有人將其稱為「為未來定價」。活在今日的投資人已經在計算明天的價格,明白這點,才能正確地走進投資世界。對於聰明且成功的男人來說,這卻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回到前文提到的成功投資經濟學家凱因斯。
他能成為偉大的投資人是因為他是一名偉大的經濟學家嗎?至少有段時間的確是如此。他曾經透過自上而下的(Top down)貨幣投資方式取得成功,但投資最後還是失敗了,然而他又再次站起來,從一個投資人的身分出發。把經濟相關的知識藏了起來,重新定義投資的世界。他從一名經濟學家變身為一名投資人,在投資上取得巨大的成功,總結來說,他不是以經濟學家的身分,而是以投資人的身分投資成功。
我想舉另一個相似的例子來說明,耶穌說:「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我則要加上一句:「成功且聰明的男性,如果不重生,就無法在投資上取得成功。」另外,「靈活性」在投資方面也是至關重要。煮飯時需要米、水和火,在投資的世界裡,如果要說什麼像米、水、火這樣重要,應該就是「靈活性」。
雖然過去經濟學家投資成功的例子不多,但我相信未來,一定會有經濟學家取得巨大的成功。近年來顯著成長的經濟學領域就是「行為經濟學」,這是一個與投資相關的經濟學領域。這個學科證明了人類行為中的不合理與非理性的地方。
---
●以上言論不代表東森新聞立場
●投資理財有賺有賠,投資人決策時應審慎衡量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本文摘自/《投資常勝的高勝率金律》/ 郭相俊 /采實文化
---
●本文作者:郭相俊(곽상준)
現為新韓金融投資總部營業部副總經理,是業界公認「超會賺錢的股票經紀人」。從2000年開始不斷建立自己的投資規則,並奠定專業地位。同時經營擁有一萬多會員的Naver cafe「股市量角器」和6.14萬訂閱的YouTube頻道「股市量角器 TV」。
目前固定參與錄製「MTN Money Today Broadcast」、KBS 2TV「綜合新聞室 ET」,以及YouTube「Sampro TV_與經濟之神同行」。亦為線上教育平台Educast股市投資課程的熱門講師,推出的「和股市量角器一起輕鬆投資不虧本」課程廣受好評。
(封面示意圖/pixabay)